耳鸣耳聋作为常见的耳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中医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耳鸣耳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介绍
1.病例一
患者王某,男性,53岁,因恼怒突发右侧耳鸣,声如潮汐,头部轰响,右侧颐部灼热而胀,吞咽时耳内作响,以致不闻外声。西医诊断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与“传音性聋”。患者夜寐不安,晨起咳吐黏痰,两目多眵。舌红,苔白,脉弦滑小数。
治疗方案:
辨证:肝胆火盛,循经上攻耳窍。
治法:清泻肝胆,养阴通窍。
药方:连翘10克,柴胡16克,漏芦10克,白芷8克,玄参15克,牡丹皮10克,夏枯草16克,天花粉10克,黄连8克,黄芩4克,生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
患者服药3剂后,耳鸣大减,能闻声音。7剂服完耳鸣自除,听力复聪。后续以柔肝养心安神之剂善后。
解析:本案耳鸣耳聋起于恼怒与情志不遂,突然发作,为实证。恼怒伤肝,疏泄不达,使肝胆气机郁滞化火,少阳胆火循经上攻,火盛气逆,闭塞清窍,故见耳鸣如潮,耳聋不闻。治疗以清肝胆之火,兼利肝胆之气为主。方用柴胡、黄芩疏肝清胆,和解少阳;连翘、黄连、玄参、牡丹皮、天花粉清解热毒,兼养阴津;夏枯草、生石决明、牡蛎潜肝胆之阳亢;漏芦、白芷透窍散邪。
2.病例二
某男,4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注射庆大霉素后致耳鸣、听力下降1周。伴头胀不舒、胸闷昏聩、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夜寐梦扰、舌苔薄、脉濡细。
治疗方案:
辨证:气虚肾虚。
治法:益气补肾为主,佐以升阳泄浊安神。
药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以补中益气、补肾益精为主要原则。
经治疗后,患者耳鸣减轻,听力逐渐恢复,其他症状也有所改善。
解析:本案耳鸣耳聋起于药物副作用及体虚,为虚证。治疗以益气补肾为主,兼以升阳泄浊安神。通过补益中气、肾精,提高机体正气,同时排除体内浊邪,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