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之一“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第一阶段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结束。本次研讨班由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参加研讨班的学员包括来自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晋中市等地的非遗保护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及研究者共3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班共分为三个阶段,全程20余天,第一阶段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非遗理论和春节文化的集中学习和研讨;第二阶段赴山西大学进行山西地域历史文化、节日文化和晋东南区域文化的理论学习和研讨;第三阶段对长治春节文化和民间社火展开分组深入调查。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和研讨是研讨班的第一阶段,主办方邀请了来自国内民俗学、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七位专家学者面向学员授课。

在首场讲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以“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实践和使命任务”为题,结合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分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保护理念等进行了深入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民间文艺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先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要义”为题,回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源流和内涵,并从多年的非遗保护工作出发概述了中国非遗保护20年的历程及经验,探讨了未来非遗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朱刚副研究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的历程、文化空间的概念及历史,并结合三个文化空间的案例,提出要以文化空间为概念工具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以“春节的历史与文化”为主题,介绍了春节的历史流变以及以辞年礼俗、团圆礼俗、迎年和拜年礼俗为代表的春节礼俗,并结合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春节所蕴含和传承的丰富文化和当代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年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魏青老师从《世界遗产公约》的目标和价值基础、世界遗产的基本类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基本框架,总结了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域中的一些范式转变,并进一步阐释了基于价值特征要素认定的保护管理底层逻辑以及“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推动的新一轮能力建设这两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高舒副研究员以福建送王船仪式为例,结合多部优秀纪录片作品,分享了她亲身参与的非遗影像建档和传播实践,阐发了建档、传播之于节日仪式类非遗保护的更多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杨利慧教授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社区为中心”的原则和要求,以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非遗在社区”试点、朝阳区高碑店村的“社区驱动的非遗利用与乡村振兴”模式,以及“保护罗维尼活态文化的社区项目:巴塔纳生态博物馆”三个案例,总结了不同社区参与非遗保护的多元经验和模式,强调社区既是形成非遗系统性保护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非遗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5日,学员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充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以及新时代以来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班第一阶段的圆满结束标志着第二阶段的开始,6月16日,学员们将前往山西大学进行为期7天的学习和研讨,进一步学习山西地域历史文化、节日文化和晋东南区域文化,为之后第三阶段长治春节文化和民间社火的田野调查打下坚实基础,为当地非遗保护和传承提出有益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众号总指导:萧放

内容顾问:朱霞 鞠熙

指导教师:贺少雅

公众号主编:叶玮琪

【学术动态】栏目责编:宁祥文

撰稿:所揽月

图文编辑:刘菲菲

我们是一个亦庄亦谐

的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师大民俗学

关注学术知识│关注生活热点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