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候,不轻易打仗、不打无准备的“慎战”,都是自己把握的度,而绝对不是拿出来亮给对手说的。因为“慎战”这个度的把握是底牌,一旦轻易说给对手听,就会很容易被对方理解成是“惧战”、“怕战”,是软弱可欺,让对方敢在你家门口撒泼、撒尿!尤其是在当下,菲律宾频频在南海挑事,美西方不断挑衅、践踏中国底线,印度在中印边境、中国南海蠢蠢欲动,加之周边日、朝等这些国家四面环伺之际。这个时候更不能说中国还在“慎战”,极易给对方造成误判,给自己惹来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孙子兵法专题研讨会》,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吸引了全球目光,是时隔4年后再次相约线下。本届研讨会以《孙子兵法与当前国际安全挑战为》主题,来自5个国家6位专家发言交流,就孙子兵法的重要理念及其在应对当前国际安全突出挑战中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展开讨论。中方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侯昂妤大校,却在这个会上大讲主题为“中国的慎战思想和它的合作观念”。

侯昂妤大校的这个主题,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许多人批评她这个时间、这种场合不应谈“慎战”,也有一些人支持她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先看看一些外国代表是怎么说的。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副总裁冯德威在发言中,“结合历史上和当前的一些战争与冲突,分析了孙子兵法对现实的启示。他认为,研究孙子兵法既要注重其时代价值,也要考虑到战争形态和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瑞士人道主义对话中心高级顾问迈克尔·瓦提裘提斯认为,“孙子兵法的一个重点并不是完全关于打仗的,而是如何避免战争。”孙子兵法蕴涵的观点可以为国际社会制止冲突、利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提供重要启示。

印度参会代表、曾指挥中印边境部队的退役少将、印度三军协会主席、退役少将巴尔·克里山·夏尔马指出,《孙子兵法》这部古老的军事哲学著作蕴含着治国、战略、情报、欺骗、领导力五大要素,这些要素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和适用性。他表示,孙子思想与印度古代哲人考底利耶极具相似性,两者都强调重视谍报工作,主张“知己知彼”,“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全政府方法”进行战争,以科技谋求非对称优势,不采取毁灭性政策,及时根据环境及敌情应变。同时,他强调情报、欺骗、领导力和战前规划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参会发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侯昂妤大校,主题讲“《孙子兵法》中的“慎战”思想和合作观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说明孙子十分清楚战争的重要性和残酷性。全书贯穿着对战争残酷性的警示,比如“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提出战争需要慎重对待,因为一旦开战,生命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同样,在《孙子兵法》中的合作观念也值得我们注意。侯昂妤指出,《孙子兵法》中的成语“同舟共济”来自于吴越争霸的故事。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开放的合作观念,不仅是盟友、朋友可以合作,就连对手也可以合作。这种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得以延续。

归纳一下,侯昂妤大校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慎战,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战、应战,“生命的损失无法弥补”。二是合作,同舟共济,包括盟友、朋友,甚至是对手,大家都可以携手合作。

说来说去,这位侯昂妤不像是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倒是像一见血就晕的小女生。她没有讲“慎战”与“合作”都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国家的利益不容侵犯!只讲“慎战”与“合作”而不讲如何应战与反击,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像菲律宾一样,小国欺负大国吗?

此时间此场合此身份此文章,不是等于向外界说,中方告诉菲律宾与美西方:中国慎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战,大家合作同舟共济好。问题是人家会听你的吗?这帮家伙不听且又欺负你,侵犯你,怎么办?

用6、70年代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解放军英雄们的响亮口号,来结束本文:“头可断,血可流,祖国领土一寸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