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龚相娟

为高标准推进民心工程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智慧化、专业化水平,近日,天津市民政局组织力量编制了《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和《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

《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在智慧安防方面提出,应配置烟感报警器、电力脉象仪,可选配智能地板、水浸、燃气报警器等监测设备,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实行消防监控,以及漏水、漏电、燃气泄漏等危险情况的24小时自动报警和处理;

在智慧监护方面提出,应在老人房间内配置紧急呼叫报警器,应配置防跌倒毫米波雷达,实时探测老人状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智慧平台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在智慧照护方面提出,应配置多功能护理床,提升便捷化照护服务能力,降低工作人员护理压力,应配置毫米波体征监测雷达,通过探测老年人呼吸、脉搏、睡眠质量等多项体征指数,对夜间安全及睡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应配置全自动防压疮充放气床垫,实时监测老人卧姿睡姿,对压疮风险进行智能化预警。

在智慧助餐方面提出,应配置智慧化点单机、结算设备,便利老年人自助点餐、自助结算并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时补贴优惠。

《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在物理环境方面提出,老年人居室、活动空间、就餐空间、走廊应具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条件;且应设置充足、均匀的人工照明,避免出现阴影或暗区。人工照明应能够分区、分组控制,以适应不同时间和场景下的使用及管理需求。主要出入口、通道、卫生间门口处、就餐区域及地势变化区域宜增设局部照明,保证空间照度充足、均匀,避免眩光、反光、阴影和灰暗面。应控制或降低噪音及室内回响。

卫浴空间的安全性设置方面提出,宜配置带扶手的浴椅和可控制喷水方向的手持式花洒;收纳空间设置应隐蔽。应留有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护理操作的空间。人工光源应均匀且照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