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琛

6月16日,首趟由香港西九龙站开往北京西站的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抵达北京西站,香港到北京的全程旅行时间由24小时31分压缩至12小时34分。就在前一天,全国铁路开始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比较现图增加205列,开行货物列车较现图增加74列。

随着“新图”的运行,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列车以及京港、沪港间“夕发朝至”高铁动卧首发,京广高铁全线按照350公里最高标准运营,同时,部分高铁线路实行市场化票价。“轨道上的中国”再次迎来了一次大跨越。

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我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如今已领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特别是中国高铁,不仅给百姓美好生活带来了新福祉,还为世界高铁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近十年来,我国高铁年均投产3500公里,“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密成形,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和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铁网。到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已建成80%、在建15%,路网布局和结构功能不断优化。百姓出行半径随着“高铁经济圈”的扩大而延伸,高铁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客流,动车组列车承担客运比重持续提高。

伴随京广高铁全线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国高铁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刻下新的里程碑。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等线路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的高铁营业里程达到6798公里。未来,高铁列车运行时速还将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在速度等级、动车数量、行车密度、运行能力、平稳舒适性和安全可靠性方面,中国高铁稳居世界领先水平。到2025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高铁网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将有力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将我国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高铁不仅是一扇领略技术创新的“观察窗”,也是考察更优质服务的“检验器”。铁路“新图”运行后,部分高铁推出市场化票价,综合考虑区域、淡旺季、时段等因素,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客运产品体系,推动形成不同旅速、不同价格、不同运行时刻的差异化客运产品体系,方便旅客根据需求选择更加丰富多样的客运产品,更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合理匹配运能与需求的关系,引导旅客错峰出行,促进客流均衡化,使有限的运力资源服务更多旅客。此举将为理顺区域高铁价格,形成更加合理的铁路客运产品价格体系,助力高铁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铁路的每次调图,都是对新线、新站、车辆装备和服务水平的一次检验。通过调图增加列车开行数量、扩大通达范围,提高线路和车辆通过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交通强国建设积跬步至千里的不懈奋进。随着这张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不断延展,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流动中国将更加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