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山疾控提醒:宝宝喉咙长“泡泡”,当心疱疹性咽峡炎

炎炎夏日,疱疹性咽峡炎也到了高发的季节。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多,我们只有透彻地了解此类传染疾病的预防、护理、治疗误区等相关知识,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抵御传染疾病的侵害。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床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有疼痛感,进食后加重,小孩子可有流口水、厌食等表现。发热一般持续2-4天,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颊炎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意义,因为得了会很痛苦,但是没有啥特别有效的治疗方式,妈妈们只能干着急。

1、尽可能避免接触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及物体;尽可能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尽可能的不接触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生病的孩子的水杯、玩具等等不要共享。

2、勤洗手,这个疾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粪-口途径,也就是接触了含有病毒的手,将病毒传递到嘴里,再吃下去,从而发病。因此,洗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餐前便后洗手,用清水洗即可;万一接触了感染的孩子的物品,这个时候不要用酒精洗,因为这个病毒对于酒精并不敏感,但是对于含有氯的消毒液是敏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山你好 (tangshan_nihao)

综合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唐山疾控 编辑: 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