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内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无疑这是至理名言。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祝愿罢了,现实恰恰相反,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在世一半称心就很不错了。
美景当前,“小桥流水”、“晓风残月”未必就输给“长河落日”、“大江东去”,“一览众山小”也未必比“云深不知处”更值得夸赞。所以,大隐于市的宋朝大家邵雍才提出:“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38岁那年,邵雍安家在洛阳,用棚草简单地搭建了一所茅屋,夏不遮雨,冬不避寒,吃的是粗粮野菜,家中无一长物,平时靠打柴为生奉养父亲,日子过得极苦。而邵雍每天依旧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这令周围的邻居很难理解,视为怪人。
有一天,同样居住在洛阳的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也听说了这个“怪人”,于是相约前来拜访,几番交谈下来,这几位文坛、政坛巨公竟然被其广博的学识所折服,从那以后就常与邵雍交往,并重新为他安排了住所。
又过了十多年,王拱辰与富弼、司马光一起出资,在洛阳为邵雍置办了一处宅院。邵雍为此宅取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为此,他还写了一首《安乐窝中吟》。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惜芳菲。
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黄金无孑遗。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居住在安乐窝里,转眼已是三月暮春时节。

年纪大了,才会越来越爱惜芳华。

自己也知道,经过一番鉴赏后,自己肯定会有所收获。

可是,谁又让黄金这样贵重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剩余呢?

喝美酒,喝到让人觉得有微微的醉意才是最佳境界。

欣赏美丽的花儿,最好是在花儿刚好开放一半但还未完全怒放的时候。

酒后带有轻微的醉意和欣赏半开半放的花儿一样,这种感受难以描写诉说。

这些道理,只恐怕身在凡尘俗世的人们有可能全然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雍这首《安乐窝中吟》是一首纪事抒怀七言律诗。
这首诗首先叙述了自己在安乐窝居住的情景,正赶上暮春时节,自己的年纪也大了,更加珍惜眼前美好的花开景色。
接着,发出感慨,欣赏美景肯定会让自己心情愉悦,有所收获,但美好的珍贵的东西就像黄金一样,从来就不会留下任何残余。
然后,结合自身感受,进一步发出感叹,美酒再好,喝到微醉最好,花儿再美,半开的时候最值得欣赏。
最后,发出劝诫,这些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凡尘俗世的人们能够体会其良苦用心。
全诗语言浅白,通俗易懂;设身处地,现身说法;层层递进,说理清楚;富有哲理,颇有教义;蕴藉深邃,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采取了类比手法,把那些务虚的人生道理具象化,用喝酒和赏花这些常见的活动做比喻,使之更加接地气,更具说服力,并最终推论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要做到适可而止。
正如诗中颈联所说“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美酒虽好,但不可贪杯,饮至微醺,留一分清醒;好花看到半开,不必苛求完美,余一份期待。给生活留点念想,给生命留有余地,才是最好的人生享受,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