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6月16日,南都记者注意到,多个国际权威气候监测机构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5月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5月”。针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日前表示,“现在是气候关键时刻”,采取气候行动的必要性是前所未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2日,希腊雅典,一名男孩在喷泉中冲水降温。 新华社/欧新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公报,今年5月是该机构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5月,也是连续第12个月同期全球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4年5月全球平均气温为15.98摄氏度,比20世纪的同期平均气温高1.18摄氏度。

与此同时,同一时期全球海冰覆盖率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比平均水平低6万平方英里,南极海冰覆盖范围比平均水平低39万平方英里。热带活动则略高于平均水平。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数据,5月全球发生了5场命名风暴,其中两场达到热带气旋强度,分别给坦桑尼亚沿海地区带来了狂风暴雨,和给菲律宾和日本带来了洪水和风灾。

6月初,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纽约发表演讲时强调,“现在是气候关键时刻。”他引用欧盟委员会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报告称,今年5月是有史以来最热的5月。他强调,全球排放量每年需要减少9%,才能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以内。但去年,排放量增加了1%。

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未来五年内,全球气温升幅超过2015年《巴黎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上限的可能性为80%。古特雷斯形容:“我们正在拿我们的星球玩俄罗斯轮盘赌。我们需要一条通往气候地狱的出口。事实是,我们掌控着方向盘。”他认为,采取气候行动的必要性是前所未有的。

去年夏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极端高温也曾席卷全球。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告诉南都记者,厄尔尼诺平均每二至七年发生一次,有时会持续数年,对赤道周边国家的影响更加直接,包括中美洲、加勒比海、东南亚以及东部地区。

许小峰谈到,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观测到的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特别是将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均已增强。

第六次评估报告更指出,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地造成了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圈、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很多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