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苏省试行“3+2”高考制度,语、数、外三门课成为必修课,余下的物、化、生、政、史、地六门课成为选修课,考生可以不分文理科6选2,但由于6门选修课的卷面难度无法统一、加上很难分班,受到教师和考生的强力反对,这项制度仅推行了4年。
以我在的2007年高考为例,当时物理、化学、历史、英语都非常容易,很多平时模考不及格的考生都能轻轻松松考到120分以上,而语文、数学就非常难,导致很多偏科生拉不开差距。
在大家的极力反对下,那几年江苏高考制度一直在变,从2000年至2008年,高考制度8年4变,包括“3+小综合”、“3+大综合”、“3+2”。到了2008年,江苏高考索性只考语、数、外三门主课,其他科目只划分学业水平测试等级,6门“副课”在每年3月下旬进行考试,根据成绩给出A/B/C/D四个等级,考试同样是6选2,但要求文科生必选历史,理科生必选物理。
这也导致了一堆问题:一是高考统考语数外3门,两门语言类课程,文科比例加重了。二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见多识广的优势将会得到体现。三是女孩和男孩比,女孩在语言学习等方面有较大优势,而男生通常在数理化、逻辑思维方面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很多人由此得出“新方案将有利于城市考生和女生”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