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橙友“四维里”在橙柿互动“吐槽求助”论坛发帖:

关于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以前8小时,0.98元,现在8小时,1.2元,涨价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橙友“四维里”姓陈,她住凯旋小区,骑48V的小电瓶车上下班,到单位大约要骑30分钟,每两天要充一次电,改造之前小区充电是以统筹的方式,1元充6小时。改造之后采取了另一种计价方式,按充电量算,陈女士发现采用新的计价方式后,多了0.5元/度的服务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女士担心,如果充电真的涨价了,小区会不会又回到满天“飞线”的时代。

凯旋小区旧改后

采用的是充多少收多少

+服务费的模式

凯旋小区不久前刚完成旧改,在每幢前都有一排电瓶车的充电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橙柿直通车记者用手机扫了充电口的二维码,在站点信息处有“温馨提示”,“本站点收费模式:电费+服务费”。靠右边有“查看详情”选项,继续点进去,显示“计费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付金额为预收金额,充电结束后按实际金额结算。

1.充电费用包含电费和服务费

2.本站点电费单价:0.560元/度

3.服务费按0.5元/度收取

4.若未收到通知消息,请关注“桩源”公众号

5.客服电话:400-835-1955(8:00-22:00)

记者试着预付了2元,选择了1号接电口,实际上没有电瓶车充电,约3分钟后收到了“汇点网络科技”的2元退款。

“汇点网络科技”的叶经理向记者介绍,目前杭州小区集中充电主要有两种方式:1.按时间阶梯式;2.电费+服务费式。

前者是1元钱充6小时,2元钱充12小时,依此递加(充电时长不同小区有差异);后者是按实际充多少收多少,再加上服务费。

凯旋小区在旧改之前是阶梯式收费模式,旧改之后是电费+服务费的模式。

两种收费模式,哪种更省钱

以凯旋小区为例,收取0.5元/度的服务费,基础电价为0.56元/度。

常见的电瓶车电压有48V、60V和72V,我们以常见的48V20Ah和60V20Ah两种电瓶车为例来看看不同计费方式下的充电费用。

按阶梯式收费

48V20AH的电瓶车,充满需1.2度电,需充8小时,预充1元只能充6小时,得到0.9度电,如果需要满电,不退费的情况下,这次充电总计需要2元。

60V20AH的电瓶车,充满需1.44度电,预充1元只能充6小时,得到1.08度电,如果需要满电,不退费的情况下,这次充电总计需要2元。

按电费+服务费计费

48V20AH的电瓶车,8个小时充满,输出电流为2.5A,而48V电池的输出电压一般为60V,可以计算得出60V×2.5A×8h=1.2度。

这次充1.2度电,电价0.56元/度,共0.67元的电费,每度收0.5元的服务费,1.2度的服务费是0.6元,这次充电总计0.67+0.6=1.27元。

60V20AH的电瓶车, 同样8个小时充满,输出电流为2.5A,而60V电池的输出电压为72V,可以计算72V×2.5A×8h=1.44度。

这次充1.44度电,电价0.56元/度,共0.8元的电费,每度收0.5元的服务费,1.44度的服务费是0.72元。这次充电总计0.8+0.72=1.52元。

可以看出来,后一种模式比较省钱。(注:以上电费计算方式仅作参考,实际使用中受电瓶年限和充电环境影响,数据会有差异。)

如果业主不习惯目前的收费方式

也可以更换

叶经理说,目前大部分小区采用的是阶梯式收费的充电桩,但这种方式对36V和48V的小电瓶用户来说比较“吃亏”,比如投了1元钱, 4小时就充满,余下的钱也就无法退,而72V及以上大电瓶在这种模式下比较实惠,同样1元,充足6小时,获取了更多的电量。

但对运营商来说两种方式盈利是差不多的,目前凯旋小区充电桩只用了10天,从车棚改造到安装设备,小区只提供场地,从后台大数据分析,使用率平均只有30%,需要差不多5年才能收回成本。

对于0.5元的服务费,叶经理说:“每个小区的电费服务费不同,都是经物价部门核准过,国网的基本电价就是0.558元,不能高于电价,充电设备需要维护和保养,公司也需要有营收,如果业主不习惯这种方式也可以换阶梯式方式。”

橙友陈女士在改造前和改造后的两次充电中,感觉改造后按电量的方式计费收费高了,但记者发现陈女士的两次充电时间不应该都是8小时,第一次充1元,是按时间计费的方式,只能充6小时,所以陈女士算错了,其实陈女士48V的电瓶车按电费+服务费的计费方式更为划算。陈女士如果想搞清楚为什么多消费了,也可以打400电话,调取收费详细单据做个对比。

下午2点陆续有小区业主回家,扫码接上充电器。记者询问了5位业主,大家对现在的充电方式并没有什么异议,觉得和以前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把电费算法和结果告知橙友陈女士,她希望能把收费项目以告示的形式贴在充电桩上,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王海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