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抗战史,就是中国人的血泪史,这是近代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所遭遇的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并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民死在侵略者的枪口下。

无论如今的“抗日神剧”将战争中的故事如何戏剧化,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是一场残酷而血腥的战争。比如梯子沟突围战,就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它导致了数百名战士的遇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所有的遇难者中,还有一百多名白校的女兵,她们为了掩护伤员突围,自己陷入到了重重包围里,而她们均遭到日军辱杀,其中最小的仅十二岁......

在与保定市西北太行山脉的白银坨毗邻的龙潭湖东北方向,有着一片古柏林,而林子中就巍然屹立着一座碑亭,上面赫然写着“梯子沟突围烈士纪念碑”,而这一行字正是有曾经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所写,用以纪念那场惨烈的“梯子沟突围战”。

事情发生在1941年的九月份,彼时的日军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针对我冀中军区的扫荡战役。抗战时期,河北被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冀东、冀西、冀南、冀北和冀中,而冀中指的就是京汉、津埔、石德、北宁等铁路干线包围的地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冀中地区,活跃着我们的八路军冀中抗日根据地,人们一般称其为冀中军区,其直属部队包括一个骑兵团、一个回民支队以及抗大三团。

而冀中军区下属的四个军分区中,每一个又都建立了一个主力团、一个基干团、三个地区队,另外还有县大队、区小队和不脱产民兵。

正是这一层层的军事体系,构筑起了我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地区的对敌堡垒,让侵略者饱受袭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41年开始,华北地区的日军就已经在针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分区扫荡和蚕食政策,其一度建立起五百多个军事据点,对我军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扫荡与反扫荡的过程中,我军有过一些成就,但也付出过代价。如1941年五月的反扫荡中,李运昌搞出了一个“大战红五月”计划,结果给革命力量造成严重损失。

六月份,日军重点清剿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该军分区主力基本损失殆尽,以至于主力团被撤编为地区队,军区根据地也沦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月份,日军又针对平西萧克挺进军进行扫荡,我军两个团遭受重创,其中的九团本来有三千五百人,1944年撤回延安时已经不足千人。

连月以来,八路军之所以被日军疯狂针对,一方面是晋察冀军区的发展壮大让日军如鲠在喉,而另一方面也和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所谓“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有关,日军因此要疯狂报复八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这一系列行动的操刀者,首先是日军大将多田骏,但他因为表现不佳,在七月以后就被撤职,其职务由冈村宁次接替。

冈村宁次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此前在国内坐了一年冷板凳,此时被晋升为大将,并调任华北方面司令官,而这位一上台就要对八路军斩尽杀绝,其拿出了比多田骏更大手笔的计划,要直接对八路军晋察冀总部下手。

当时间来到九月份,日军再一次集结了起七万大军进攻聂荣臻元帅所在的晋察冀总部,并将其团团包围,我八路军一万多人的部队被困,形势十分不利。

而就在此时,身为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的杨成武带兵紧急救援总部,他一方面部署部队引导冀中兵工厂、后方医院和白求恩卫生学校的人员撤离,另一方面带着七百人准备绕道狼牙山的背面,利用地形与敌人进行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很多人在这里已经意识到了,狼牙山?这不就是五壮士故事的发生地吗?没错,我们熟知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过程中,而这个故事在向我们传达八路军战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神的同时,其实也印证了当时我军形势的严峻。

冈村宁次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他以远程迂回和铁壁合围战术,拉起了一个十分严密的包围圈,尽管杨成武带着七百将士翻山越岭一百多公里,也始终无法摆脱日军的追击。

两天以后,部队撤到了唐县和完县交界的花塔山地区,已经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才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战士们休息和吃饭的时候,满心不安的杨成武再次登高望远,然后他就意识到:“这一夜的奔波白跑了,我们还是跳进了日军的包围圈。”

就在杨成武紧急召开会议的时候,只听一阵人声喧嚷,原来是白求恩卫校的两百多师生和一些伤员、群众也撤退到了花塔山,部队规模顿时便扩大到了两千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汇集了这么多需要转移的人员,杨成武也不敢怠慢,他准备带领大家尽早向北突围。

但是,不等杨成武有所动作,却看见政委王文波带领后勤部的三百名干部从北边撤了过来,原来是日军已经在进攻北坡。

也就是说,到了这一步,整个花塔山几乎已经被围死,只有梯子沟方向还有一线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是唯一的选择,但梯子沟方向还是比较凶险的,那里道路崎岖,沟里还有齐腰深的水。最要命的是,这是一条十几里长的沟,其道路十分狭窄,一旦被日军堵住两头,那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到底要不要走?杨成武在犹豫片刻后,还是毅然决然地下令:“向梯子沟突围!”

杨成武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遇到日军,就由警卫部队的几百名战士充当敢死队,就算是用人命来填,也要掩护医护和群众们撤离。

好在命运还是垂青了这数千人,日军并没有将梯子沟堵上,虽然还是遇到了追兵,也和我军发生了遭遇战,但在付出五十人牺牲的代价后,大部队还是得以脱离险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在梯子沟口的洼地上,杨成武再次做出指示,他要部队赶往狼牙山区,与军分区主力一团会合。

但是,由于随军的伤员无法承受高强度行军,后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准备脱离大队,向南去完县建立一个临时医院。

此时,白求恩卫校的学生们也表示,要配合医护人员的行动,一起掩护伤员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最终决定,从白校中抽调一部分骨干,和三区队一起掩护后方医院的转移,而他继续率领大部队向着狼牙山方向赶去。

然而,就在后方医院与卫校的人员脱离大部队后,日军出现在了他们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