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5242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我2岁时失去生父,13岁时又遭到继父抛弃

02、长兄如父,是我大哥大嫂把我养大成人

03、大哥突然离世,我深深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04、最重要的“父亲”角色,不是生和养,而是给孩子心灵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图为AI生成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爸爸,都能收获来自子女、家庭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每年这个时候,我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我以前在文章里介绍过自己的原生家庭。我出身山东农村,家境贫困,在我2岁时,我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严格来说,我在2岁时就失去了父爱。

但实际上,在我2岁后的成长过程中,我有过不止一位“父亲”。我感受过无私的“父爱”,心里充满感激;但我也感受过被“父亲”抛弃,心里五味杂陈。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继续分享我和“父亲”的一些经历,以及我对“父亲”这个角色的理解。

01、我2岁时失去生父,13岁时又遭到继父抛弃

在我的外显记忆层面,也就是我还能想起来的记忆之中,我对我亲生父亲的第一个记忆就是他去世出殡的那天。

我的脑海里还有个清晰的画面。当时,我的舅姥姥抱着我,站在院子外的一棵大槐树下面,看着悼念我父亲的人来来往往。我当时是什么感觉?我不记得了。可我知道,虽然我当时只有2岁,但已经意识到父亲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带着我的大姐、大哥、二姐和我,又当爹又当娘,日子过得很苦。我们是村里的孤儿寡母,会受别人欺负。

但我的母亲不是个懦弱的女人。我记得有一次,在晒麦子的院场里,村里一个男的对我母亲说了不好的话,我母亲被惹火了,拿着一根扁担跟他打了起来。

后来,生活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经人做媒后,我的母亲改嫁了一个同村人,我就有了继父。我听人说,母亲之所以选择继父,是因为他干农活很卖力,身体也强壮,别人不敢欺负他。

在母亲和继父刚结婚那几年,家里有了难得的欢声笑语。虽然我们还是吃不饱肚子,日子紧巴巴的,但起码不再那么受欺负了。我也有了妹妹,不再是家里最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接受《走近科学》的采访时曾谈及自己的身世,并附上了我儿时的全家福,但由于继父、大哥不想上镜,便没有出现在照片中

可是好景不长,在我10岁那年,我母亲因为一次事故突然去世。我非常恐惧,完全接受不了母亲发生意外,甚至不敢去见她的最后一面。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懂事。但母亲去世时,我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这给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而且,我逐渐发现,继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当时村里有人劝我继父,说他跟我们兄妹4人又没有血缘关系,犯不着拉扯着我们几个,只要带着他女儿生活就行了。

继父不是一个完全自私自利的人,我相信他心里面也犹豫过。但在母亲死后第三年,他作出了决定,坚持要跟我们断绝关系,只带我的妹妹走。那时候,我的大姐已经嫁到了其它地方,她气得跑回村里,把那些劝我继父抛弃我们的人骂了一通。

当时,大哥非常想把妹妹留下来。因为他知道继父重男轻女,观念非常传统。如果我妹妹跟着继父,后面读书肯定会很困难,他只想妹妹作为女孩子嫁个好人家就可以了。哥哥虽然极力争取,但继父死活不同意,最后还是把妹妹带走了。

后来,他果然不愿意让我妹妹读高中,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大哥大嫂跟他吵了一架,坚决反对。最后我继父甩手不管了,由我大哥大嫂供妹妹继续读书。我妹妹后来读到了博士,现在已经毕业很多年了。

所以,我对继父的感觉是非常复杂的。母亲还在的时候,他给过我们保护和照顾,我对他有感情。但他最后又抛弃了我们,我忍不住对他有怨言。

我大哥和大嫂对他一直挺好的,甚至让他们的儿子喊他“爷爷”。但是我自从出去读书之后,每年回家过年,我看到继父时都很尴尬。我知道以前的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我实在没法再开口喊他一声“爸”,每次都只是点点头,低头就走了。

继父很多年前已经去世了,也是我大哥大嫂给他办的丧事,后来还立了墓碑。在农村里来讲,这已经是非常重视了。

我一直觉得,我大哥虽然对继父也有不满,也不是继父亲生的,但他做到了为人儿子要尽孝的责任。

02、长兄如父,是我大哥大嫂把我养大成人

我13岁那年,继父带着妹妹出走了,大姐已经出嫁了,家里只剩下大哥、二姐,和我3人相依为命。大哥承担起了照顾我们的责任,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长兄为父。

大哥是我们兄妹5人里最聪明,成绩最好的。但他高一时查出了风湿性心脏病,学校让他回家治好病再去上学。但我们家哪有钱治病?大哥从休学直接变成了辍学。

所以,我大哥心里面一直很遗憾,考上大学是他曾经的梦想。我想,这也是他一直供我读书的原因之一。

不久之后,我的二姐也辍学了,打工帮补家用。家里就剩我和妹妹还在读书,成绩也不错,大哥大姐和其他亲戚都对我们寄予了厚望。

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我努力读书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改变我们家族的命运,让家人们以我为荣,以后也能让家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大哥18岁那年娶了我大嫂,是我们村里第一对自由恋爱的夫妻。他们把我养大,供我读书,充当了我父母的角色。

当时有人劝我大嫂,说你现在辛辛苦苦把你小叔子养大,他长大娶了媳妇之后要是翻脸不认人了,那你怎么办?在农村里,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但我大嫂从来不听这些人的,她说只要我想读书,我能读到哪里,她和我大哥就要供到哪里,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我大哥对我很好,唯一一次跟我急,是因为我犯错了,他拿着菜刀架在我的脖子背上,说要砍死我。我当时吓得一度形成了心理创伤,但后来我得知,他当时架在我脖子后面的不是刀刃,而是刀背,大哥只是想吓唬我。我一下子就释怀了,创伤也不治而愈。

大哥大嫂供我读书非常不容易,他们想尽了办法多挣点钱,有一年家里实在没钱了,是我嫂子挨家挨户去借,又哭又求,最后才凑到了学费。我也知道他们的默默付出,所以拼了命地学,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列。

高考的时候,我当时觉得自己不是特别紧张,因为我知道只要正常发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是没问题的。但之后的很多年里,我都会反复梦到高考的情景,梦里的我没有考取大学,回镇里的中学复读。我才意识到,其实高考的时候、包括高中3年,我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我后来从我大嫂口中得知,我高考的时候我大哥也特别焦虑,在家踱来踱去,心神不宁,脾气也不好。他知道我身上承担着家里的期待,还有他未竟的愿望。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考得不错。但填报志愿时,我犯难了。我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老师说,何日辉你数学好,不如学计算机吧!但我对计算机不感兴趣。

我回家问我大哥,他说,你要是不知道学什么的话,就学医吧。我问,为什么?大哥说,因为农村人看病不容易。我瞬间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

03、大哥突然离世,我深深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大学5年,我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读临床医学。大哥大嫂一直资助我,我也勤工助学,但日子过得还是辛苦。

直到大三,家里的经济条件终于稍微好转了,我才能吃上饱饭。大学毕业那年,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来学校招聘,我犹豫着是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先接受这份工作。我准备做决定前先去这家医院看一看。

突然,老家来电话了,说我哥的风湿性心脏病突然发作,出现心衰了,病情危急!

其实那几年,我大哥的身体每况愈下,心脏病越来越严重。我学了医之后,跟他说过这种情况要做换瓣膜手术。但我大哥就是不愿意,一直强撑。他担心万一手术不成功,他走了,那我读书肯定成问题。对比起担心他自己,大哥最担心的永远是家人。

我当时吓哭了,以最快速度请假赶回了老家,我看到大哥时,他住进了医院里,用药后,情况有所好转。他说还没有想好下一步怎么走,要等我回来让我决定。

听了大哥这句话,我觉得我一夜之间长大了。那么多年来都是大哥照顾我,现在我有能力有知识了,我要承担起照顾我大哥的责任,我感觉大哥的健康就掌握在我手里。

我没有犹豫,立刻跟身边等着我做决定的家人和大夫说,我要带大哥去武汉学校附属协和医院做手术。大家开始努力凑钱,我则赶紧联系武汉的大夫和协和医院,全程陪着我大哥大嫂到了武汉,一直到他做完手术。

这次治病,我们欠下了5万元债务,我当时没有任何收入,但我主动说我要承担一半。那时候大哥愣了,用从来没有过的眼神看了我好一会儿。

我把大哥大嫂送回山东老家之后,很快就接受了宁波象山第一人民医院的录用通知,正式成为了一名麻醉医生。我要赶紧挣到钱,替大哥还债。

那几年我回家过年,大哥对我的态度明显改变了。以前我听他讲开超市的事,偶尔忍不住也说上几句,发表一下看法,但我哥总是摆摆手,压根儿不在意。在他眼里,我就是个孩子,好好把书读好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回到山东老家,在昔日居住过的老房子前留影

但自从他做了手术之后,他会趁着我在的时候,特意找我说超市经营的事,问我有什么建议。我后来意识到,从我主动承担手术债务那一刻起,我大哥突然觉得我这个老二(按家中男孩的排行,我属于老二)终于长大了,不再是个孩子了。

2008年,我在武警广东总医院当心理科主任。有一天半夜,我二姐给我打电话,哭得声嘶力竭,说我大哥不行了,天塌了!

我吓得一激灵,从床上坐起来,马上指挥二姐给我哥做胸外按压进行急救。可是在农村条件有限,急救车也没法及时到达,我哥还是去世了。当时这个情景给我的爱人Lucy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我至今还有些自责,因为在大哥去世前2、3年,他逐渐又出现了慢性心衰,我曾经问过换心脏手术的成熟度和费用。但我觉得他当时的情况还不是那么严重,还不至于马上换心脏。

结果,大哥突然间就走了。我一度陷入了痛苦中,后来我意识到,是大哥的突然离世同时激活了我父亲、母亲去世的心理创伤。幸好,我当过那么多年麻醉科医生,见过不少生死,当时也从事精神心理领域,我知道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

我很快就从痛苦中走了出来,我大哥的去世,我无法改变,但我可以在有生之年完成我哥的遗愿。我哥走得突然,来不及留下片言只语,但我知道,他心里面最惦记的仍然是家人,尤其是大嫂和我的侄子。

所以,后来我力劝大嫂不要在意外界的目光,如果遇到靠谱的人,可以再找个合适的对象,能互相照顾。我和爱人Lucy对我侄子也很好,当时得知他想去深圳工作时,我们专门在广州把他截下来,有留学经历、又是公司高管的Lucy对他进行一个月“魔鬼式训练”,教他做人做事的基础。

现在,我大嫂在老家生活得很好,我侄子的事业也风生水起,我和Lucy都很开心。如果我大哥有在天之灵,他肯定也会感到很心安。

04、最重要的“父亲”角色,不是生和养,而是给孩子心灵滋养

从现在回头看,我其实有过3个“父亲”。

第一个是我的生父,我对他印象模糊,只知道他是个会计,听说人也不错。他对我的积极意义,可能只在于跟我母亲生下了我,赋予了我生命。

第二个是我的继父,我对他有爱也有恨。他对我的影响,也仅限于照顾了我们兄妹几年,以及让我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

第三个是我的大哥,他才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父亲”。在我真正独立之前,他承担了近乎于理想的父亲角色。

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强烈的意识,只觉得大哥大嫂把我养育成人,这不是应该的,不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有经济上和心血上的巨大付出,所以我必须报恩。但后来我深入学习了心理学,我才知道大哥对我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

大哥曾经是我事业上的唯一支持者。在我研究生毕业,准备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戒毒科”入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我的决定,“何日辉你是不是疯了?脑袋进水了?别人遇到吸毒的,躲都来不及,你还主动往上凑?”

唯独我大哥支持我。他静静地听了我的想法,说:“我觉得你这个方向可以的,你也去医院看过了。你坚定去做就行!”他这句话对我的精神支撑非常大。

大哥还对我的婚姻观念有很大影响。我大哥对我大嫂很好,非常包容、疼爱。我从小耳濡目染,认为这就是理所当然的。

我的爱人Lucy刀子嘴、豆腐心,在家里性格比较强势,但那么多年来我跟她相处得很好,甚至成为了灵魂伴侣。不少朋友说我怎么那么会疼老婆,其实这是受到了我大哥大嫂的影响。如果没有大哥的熏陶,我就没有今天美满的婚姻。

还有,我大哥虽然是农村孩子,但他读过很多书,脑子特灵活,尤其有经商头脑。他和大嫂当年在省道旁开的超市经营得很好,远近闻名,我们那一带的人都知道。

本来我只会读书,是个典型的“小镇刷题家”,一颗榆木脑袋根本没开化。可自从经常听大哥讲开店的事之后,无形之中,我的商业思维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其实大哥在无意识之中也没把我当成弟弟,而是当作了“儿子”。2007年我跟爱人结婚,事业上也有了一些突破,我大哥特别高兴,觉得终于把我养大了,成家立业了,他十多年来操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他给我带来的安全感,给我事业上、婚姻上带来的养分,是很多父亲都做不到的,也是我一辈子获益无穷的。

我的特殊经历,再加上我现在从事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接触大量青少年患者和父母,并能够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我更加能够理解一个“理想父亲”对家庭的重要性了。父爱如山,一份厚重的、理想的父爱,就像大山一样,能给人力量,给人安全感。

而且很多患者和家属说我跟别的大夫很不一样,我特别重视亲情。因为我失去过生父和继父的爱,又得到过来自大哥的无私的爱,我深深地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所以我对亲情特别珍惜。

有时我跟患者交流时,尤其是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结束后,我觉得自己更像是部分的理想父亲的角色,而不只是精神心理大夫。我在心理干预结束后,会跟他们保持联系。他们遇到一些困惑时,也愿意跟我说。

当他们的亲生父亲难以给予他们积极引导的时候,我乐意去承担起这个角色,部分地成为他们在某个人生阶段中的理想父亲,引导他们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整体上,我是幸运的,虽然自幼没有了亲生父亲,但并不缺“父爱”。

希望广大的父亲们也能有所意识,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理想的父亲,仅承担“生”和“养”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承担起给予孩子心灵滋养的角色。

这才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的角色,也是身为人父最有意义、最能带来幸福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