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国之中,奇人谋士众多,比如英年早逝的郭嘉、和诸葛亮并称为卧龙凤雏的庞统、还有、还有火烧连营的陆逊。

但是在三国末期,让人感觉最有看点的,还得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位顶级谋士的PK,

两位同为托孤重臣,可以说曹魏和蜀汉的命运都由此二人主宰。但是两人却在之后的发展中,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未忘记答应刘备兴复汉室的重任,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司马懿同样身为托孤大臣,为人却城府极深,在曹丕死后,逐渐独揽曹魏大权,最终谋权篡位,将朝代改名换姓,变成了他司马家族来掌管。

两人在北伐中屡屡交手,他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历史上司马懿曾经数次点评过诸葛亮,他究竟是否惧怕与诸葛亮交手呢?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从小司马懿展现出了非同常人的胸怀和谋略,后来司马懿的名声响亮,被曹操所看中,想把他招入麾下为曹操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司马懿也有自己的气节,他看汉室已经被曹操所掌控,不愿意依附在曹贼身边,所以并不想为曹操卖命。

曹操这个人对人才向来非常极端,如果这个人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也不能让别人得到,所以司马懿并不敢把拒绝说在明面上,只能暗戳戳的装病来逃避。

一开始司马懿装病,曹操确实也不信,就派人去打探消息,发现司马懿确实卧病在床身体不适,于是曹操也就没有再管,司马懿就这样被搁置了一旁长达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终于又想起了司马懿,这次他直接下令,要是司马懿还敢装病抗拒,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到时候必须得给司马懿用点手段了。

司马懿知道已经到了曹操的底线了,于是只能从床上爬起来,到曹操那里任职,曹操看出司马懿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让司马懿呆在曹丕身边,向曹丕传授学识。

正是因为有司马懿这样的老师,曹丕后来才能当上太子,并最终继承了曹操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司马懿能力出众,但是在曹操看来,此人野心极大。面对曹操司马懿懂得苟且,就怕等到曹操去世之后,曹氏子孙并没有能力压制住司马懿。

于是曹操经常会敲打司马懿,给司马懿紧紧皮,让他不敢有任何造次。这时的司马懿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完全展露锋芒,所以他只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任何越位的事情他都不干。

做事谨小慎微的司马懿,还真被曹操挑不出任何毛病,慢慢的曹操也就对司马懿放心下来。

在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司马懿的地位也随之青云直上开始执掌兵权,他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在诸葛亮一出岐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因为诸葛亮用人失误,导致马谡看守的街亭被司马懿攻破,第一次北伐由此宣告失败。

虽然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碰撞,但这次司马懿并不是主帅的身份,等到司马懿担任主帅,已经是第四次北伐的时候了,这一次两人是站在同一位置上。

司马懿对诸葛亮凭借仅用了五个字:亮虑多决少。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亮确实足智多谋,但是想的有些过于多了,什么事都力求完美,想要滴水不漏,但是却少了一些决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实际上却是司马懿如惊弓之鸟,为人疑虑不定。在空城计中,诸葛亮仅有数千人马,而司马懿大军将至,可以说危在旦夕,手下的士兵都惊慌失措。

但是诸葛亮却悠闲的焚香抚琴,大摆空城计,城门大开欢迎司马懿,而司马懿这下反而开始多虑踌躇不前,最终率军撤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第四次北伐时,蜀军不仅打败了魏将,还将魏军的粮草收割了,当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时,司马懿派张郃去进攻王平,而自己则率领大部队正面应急诸葛亮。

诸葛亮派出魏延和高翔、吴班兵分三路迎战,将魏军大败,这一站直接把司马懿吓得够呛,说什么也不肯才出战,逼得魏军将领都怨声载道。

后来直到六月份,蜀军的粮草见底,后方又迟迟不见供应,再加上家中传来刘禅撤退的指令,无奈诸葛亮只能撤军返回,这时候司马懿看到蜀军后撤,才敢下令追击,他命令张郃前去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郃也不傻,他认为蜀军虽然撤退,但并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撤退,此时并不是追击的时候。

但是司马懿却不听,强行下令让张郃追击,在军营之中军令如山,张郃只能无奈领命,最终在木门道却惨遭蜀军伏击,中箭病逝。

司马懿说诸葛亮不够决断,但是他自己的决断却又考虑不周,自己不听别人意见固执己见,最后才会吃了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司马懿评价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百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用兵不行,虽然提卒百万,就是带领了百万大军,但是进入司马懿的圈套,必定会被击破,然而结局却是,司马懿的交手并不太顺利。

直到最后一次,司马懿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一次认可,便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退军之后,司马懿来到他的营帐查看,这才有了最后认可的评价。

翻看这几次评价,前两次中每一次都是司马懿在嘴硬,明明能力远远不如诸葛亮,为了面子却始终不愿意承认,于是每次都是被打脸的结局。

在屡屡交手之中,司马懿也是被彻底打服了,所以才会在最后一次评价,说出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单从北伐来说,虽然诸葛亮五次北伐失败,但是不能仅看结局,而不看两个人的条件,司马懿身为魏军统帅,国富兵强。

而诸葛亮属于是通天代,一个人拖着羸弱的蜀国往前走,能走到这一步,已经超乎常人,两人的起点根本就不一样,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再回到那个问题,司马懿到底是否惧怕诸葛亮,已经不言而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新京报 - 2020-07-15:与诸葛亮难分伯仲的司马懿,历史形象为何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