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与欠税、补税有关的消息不断。

先是6月13日,A股上市公司维维股份,就是那家生产维维豆奶的企业发布公告,大致内容是曾经的子公司在1994年至2009年期间未按规定申报消费税,现在要补缴,不算滞纳金涉及8500万元。

虽然是曾经的子公司,但在2020年把股权卖给其它公司时约定了如税务机关因子公司存在未缴或者少缴税款而对进行税收追征的,由维维股份负责补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则公告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涉及的欠税是从30年前的1994年开始产生的,属于很老的旧账了。

无独有偶,另一家上市公司也遭遇了当地税务部门的追缴。博汇股份需要对2023年7月份以后生产的“重芳烃衍生品”缴纳消费税,公告披露补税对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的利润分别影响3亿元和2亿元,由此可以推断大概一共要补缴5亿元的消费税。

由于补税数额庞大至可能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于是在网上引发了讨论。宁波税务部门出面回应,表示对公司多次开展纳税辅导和约谈,企业不主动配合的情况下才下发了《税务事项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体量庞大的上市公司外小公司也要补税。

根据佛山税务部门今年发出的一份《税务事项通知书》显示高明市新世界酒店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应缴纳税款9.3万元,现需要将税款与滞纳金一并缴纳。

又是上个世纪欠的税,至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只是网上披露的案例,相信现实中还有不少类似的追讨欠税案例,涉及的税额可能更大、时间跨度更长。为什么近段时间突然出现了大量追讨税收的情况呢?在税收上该不该对企业如此严格?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很多人的第一个质疑为何以前不追税,现在想起来了?在我看来这可能与国情有关。

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间不算长,至少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各项制度还刚建立不久,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时候先建立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至于执行层面上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先缓缓,刚开始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标准先有了,实践中再慢慢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税方面同样如此。

二三十年前很多企业创立不久,积累不起来多少资本,企业少申报点税收,查得没那么紧,毕竟得先让小企业活下去,等到站稳脚跟了再申报也来得及。表面上不能明说,实操中双方形成默契,有点让企业缓缴的意思。

慢慢申报不等于不申报,企业逐渐站稳了脚跟,一些公司从小打小闹发展成了上市公司,资金实力早已不是当初能够比的了,有钱了是不是应该把“欠国家的”还上?可资本逐利,大部人企业没补缴的觉悟,认为不来收就是免除了,税务部门不主动追讨怕是永远不会补齐税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些年各地财政相对充裕,问题不大,这几年情况不一样了。

先是减税降费减少了税基。比如,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3%,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优惠政策等;又比如,别看个税起征点还是5000元/月,算上专项附加扣除后大部分纳税人的实际起征点在6000至8000元/月之间。

再是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土地出让金虽然不是税却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大头,部分地区的土地出让金占比甚至达到了政府广义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房地产市场萧条牵连到了土拍市场,土地出让金下降对地方财政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客观上存在追缴税收的必要。

那么是否需要那么严格呢?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早晚都得这么做。

纵观全球以及历史,人们对税收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但实际上税收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是有利的,因为这是一种由国家强制规定的转移支付形式。

大部分税收是由收入较高的群体缴纳的,普通人缴得少、享受得的多。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小编是在胡扯,税收又没有发到老百姓手上,何来享受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走的每一条马路、过的每一座桥都不是自然界打造的,而是政府花钱修建的;去私立大学读过书、在私立医院看过病的人才会知道公立大学的学费、公立医院的医疗费有多么低;中国的水电煤单价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低水平,如果按照市场化定价不会比加油站里的汽车便宜多少;我们常说要加强基础科研,这玩意是相当费钱的。

以上与教育、医疗、科技有关的海量支出全部由税收承担,人们的确在享受只是因为习惯了便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搞得好像不需要花钱一样。

财政收入下降意味着能用来补贴民生的资金减少,不够的部分就要由个人负担了。医疗费、教育费涨一倍谁先受不了?可以肯定不是有钱人,因为他们原本就去私立医院看病,孩子在私立学校甚至国际学校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规定征税不存在严格之说,更确切地讲是之前太宽松了,现在只不过恢复正常。一些企业跳出来说受不了了,享受的时候怎么不说多赚了那么多年呢?

税收本就是成本的一项,经营时得留出这部分盈余,何况绝大部分多赚的钱也没有发放给员工,而是以分红的方式进了大股东或老板的私人腰包。

占便宜的时候是老板个人享受,补缴税的时候变成企业承担不起了,做人做事不能那么“双标”。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