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的校园黑板报上,写着这样一首歌谣:“田间地头家长会,风里雨里来相会。你说我说不避讳,家校沟通有智慧。”这首歌谣正是对该市众多农村学校家校沟通工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青岛莱西市教育系统以“接受人民的监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创新家校沟通形式,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增进彼此了解,共同协商和解决教育问题,在家校协同育人的道路上展现出新的活力。

接地气的“田间地头家长会”

近年来,莱西市不少镇街成为山东胶东乃至全国果蔬种植、加工及批发运输基地,很多家长忙于农事和生意,无暇管教子女,在陪伴孩子和家庭教育方面有所缺失。于是,学校教师利用课后和休息日时间,走进田垄、果林、车间、大棚,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有时把附近三五个村的家长召集到一起,在蔬菜大棚或果林小屋里席地而坐,和家长唠起了家常,开起了“田间地头家长会”。

这种充满人情味儿和乡土气息的家长会,既不耽误家庭的生计,又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深受家长喜爱。教师和家长近距离沟通,大家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成为莱西农村家校沟通的一道亮丽风景。

“互动式家庭教育课”受家长欢迎

在莱西市,城区中小学的家长会也独具一格,“含金量”爆棚。传统的家长会往往容易开成教师的一言堂,家长被动地听、记、看,很少说、答、问。而莱西市城区的中小学则创新性地将家长会转型为家庭教育课。课前,班主任会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班级和教师的要求与方法,结合家长的所求、所想、所盼等,以“家庭教育五步法”的授课模式一一记入教案和课件。这样,每次家长会不仅别开生面、主题鲜明,而且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实效性高。这种为家长和学生量身打造的“互动式家庭教育课”,虽然时长只有1个小时左右,但班主任把问题点得透、说得明,而且气氛轻松愉悦,家长全程热情参与,还能有很多切身的感悟和收获。对全市28所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调查问卷显示,这种“互动式家庭教育课”,家长的参与率都能达到100%。

“祖辈家委会”帮助破解家校难题

经广泛调研,在莱西市中小学(幼儿园)近7万名学童中,有超过40%的祖辈承担着隔代养育的角色。这些老人有独到的育儿经验,但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容易跟不上时代,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此情况,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尝试在城区部分学校和姜山、店埠、河头店等镇建立“祖辈家委会”,发动“祖辈家委会”中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教育情怀,组织祖辈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等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以莱西姜山镇和店埠镇为例,“祖辈家委会”自成立以来,共计解决各类家校难题100多个,市民对当地教育的认可度和支持率直线上升。

据悉,“祖辈家委会”下一步将结合莱西教育实际,编撰设计“祖辈家委会”课程,在丰富不同学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对祖辈群体家庭教育理念、方法等的培训力度,切实解决隔代养育中容易出现的代际衔接“中梗阻”,解决家庭教育真问题。

“教育直通车”疏通堵点温暖人心

莱西市对家校共育新路径的重视和探索,为莱西教育发展打开了一个新视角,注入了一股新力量。2023年,莱西市教育满意率列青岛市十个区市的第二位,教学质量稳居青岛第一方阵,为莱西打造幸福教育生态、建设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根基。

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崔旭升告诉记者,多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一直把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诉求作为推进教育工作的信息源、测量仪和助推器。现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门口醒目位置都设置了“教育直通车”标牌。标牌上有市民向中小学(幼儿园)反映问题的二维码、校(园)长热线电话和校(园)长邮箱等内容。市民通过扫码、打电话或发邮件等方式均可反映问题,及时化解教育堵点问题。

另外,为切实回应和解决家长诉求,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还设立了校长谈心日和接待日,对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努力增进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促进和谐教育生态的建设。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6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崔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