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体检报告出来了,各项指标正常,但唯独血糖偏高,而且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就怕放任不管万一哪天升高引发糖尿病!

网上说血糖偏高一点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于是她查资料,找到了糖尿病人常用药品,就自己去药店买药吃。

结果吃了一段时间,血糖正不正常不知道,但不适症状反而多了,她经常感觉身体没力还头晕眼花的,担心可能是病就急匆匆的去了医院检查。

医生了解完她的情况,反而严肃呵斥:药不能乱吃,不要自己吓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医生:血糖没超过这个数,大多不需用药

很多人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后,总是习惯性以为血糖高就要吃降糖药,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

不是所有的高血糖人群,都要吃药控制,日常饮食调整、适当运动或者改良生活方式也可以解决血糖异常的情况。比如以下三种情况就不需要吃药:

血糖升高,但是没“过线”就不需要吃药

部分血糖偏高人群,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1.1mmol/L,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前期,这类人群大多不用吃药控制,可以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干预血糖恢复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确诊糖尿病,胰岛功能良好

有些人虽然确诊了糖尿病,但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而且身体状况良好、胰岛功能正常情况,也可以考虑先干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来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已经得到缓解的患者

2型糖尿病停药或单纯生活习惯干预3个月后,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低于6.5%、7.0mmol/L和10.0mmol/L的情况下,血糖无异常波动,也不需要吃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血糖升高,睡觉时会释放4个“信号”

目前,我国已确诊的糖尿病前期病人至少有3亿~5亿人。高血糖的过程好比把器官泡在糖水里,对机体的损害会以一系列慢性并发症表达。血糖升高会一点点导致血管、眼睛、肾脏、心脑、神经、足部等多个个器官受损。

不仅如此,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还曾发布过一篇相关研究,指出高血糖还会影响肺部免疫力,增加病毒性感染风险

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1型或2型糖尿病小鼠比起正常小鼠在感染流感病毒后,肺部受侵蚀程度更高,死亡率也更高,总结高血糖更容易导致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血糖长期偏高,那就要提高警惕了,那么日常怎么知道自己血糖有没有异常?专家提醒可以观察这4个表现,如果你也有就说明血糖偏高了!

1、口干口渴

口干口渴是典型的血糖高症状,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异常波动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甚至超出了肾糖阈,为了把糖分排出体外,就会导致尿液增多,带走机体大量水分,从而出现缺水症状,常表现为口渴口干。

2、夜尿频繁

当血糖偏高时,人体渗透压就会升高,出现渗透性多尿,尤其是夜尿有可能会增多。有些患者会出现肾脏并发症,比如肾小管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调节重吸收能力,也会出现夜尿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皮肤发痒

血糖升高后,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皮肤无故瘙痒,因为此时皮肤免疫能力不足,受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就会出现瘙痒症状,另外,血糖升高也会影响皮肤周围神经感觉障碍,皮肤无法正常调节分泌循环和代谢,过度干燥也会引起瘙痒。

4、饥饿感明显

血糖高的人还会经常出现易饿情况,有时候刚用过餐,就又感到饿了,这是血糖过高时,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转化血液中的葡萄糖满足能量供应,人体会提醒增加摄入的方式满足能量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在家测血糖,4个常见错误不能犯

现在很多工具可以实现在家监测血糖需求,但监测过程中,因为检测方法不正确,导致检查出的结果有异,特别是以下4个错误,很多人经常犯!

1、只测一次

很多人只知道空腹测血糖,以为一天只测这个结果就够了,实际上空腹血糖只能测得当天血糖最低值,漏掉了餐后血糖表现和睡前等不同时间点血糖异常!正确掌握血糖状况,还需要观察三餐前后2小时、睡前等7个时间点的血糖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在低温或高温下测血糖

居家血糖仪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比如温度不在10-40℃这个范围,或者湿度超出20%-80%这个标准,都会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3、把降糖药停了以后再测

有些糖友怕吃药对血糖产生影响,习惯测血糖前会停药,这是不对的。因为血糖监测就是为了方便观察药物作用下血糖控制程度,停药后测的血糖值本末倒置了!

4、酒精还没有干就采血

采血前酒精消毒过程中,酒精没挥发完就采血,可能导致采血混合酒精物质,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测血糖一定避免以上几点常见错误,如果发现血糖有异常波动,一定要注意身体有没有糖尿病早期症状,要知道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

参考资料:

[1]《30年随访调查发现:血糖高的人患癌风险也会增加!》.健康时报.2022-03-13.

[2]《血糖高,易肺部感染!各个器官就像泡在糖水里》.生命时报.2024-01-07.

[3]《5个空腹血糖测量误区,总有一个你踩过的坑》.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订阅号.2024-03-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