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大栗港镇遭受了干旱和“鸡公虫”侵袭的双重打击。这些“鸡公虫”大量出现在部分果园内,猛烈啃食果树的树叶,给果树的生长带来了严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阳市林业部门解释称,“鸡公虫”的幼虫主要捕食蝗虫卵块,对竹蝗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一旦这些幼虫成长为成虫,它们就会成为害虫,危害植物生长,甚至可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潜在威胁,接触后甚至可能导致皮肤水疱。

当地农民反映,果园中的“鸡公虫”数量庞大,它们能在极短时间内啃光一棵树的树叶,对果树的生长构成了巨大挑战。

桃江县大栗港镇政府表示,目前虫害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尚未造成大范围损害。因此,政府决定暂时不进行大规模处理,而是鼓励村民采取自行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业和农业部门发出警示,呼吁农民一旦发现“鸡公虫”泛滥,应立即报告并密切关注,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他们建议使用水胺硫磷、敌百虫等农药可以有效杀灭“鸡公虫”。同时,在防治过程中,农民务必注意个人安全,避免与“鸡公虫”直接接触。

鸡公虫到底是个什么物种?

蝗虫作为一种毁灭性极强的物种,一旦大规模繁殖,可谓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然而在自然界中,蝗虫也有自己的天敌,其中在湖南大规模泛滥的“鸡公虫”就是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鸡公虫”,又称红头芫菁,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昆虫,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益虫又是害虫。这种昆虫体型中小,体长约在1.1至1.7厘米之间。其头部呈红色,具有一条宽黑色纵带。

“鸡公虫”常常群聚出现,是非常贪吃、好动的虫类,有时甚至会被误认为是萤火虫。它们喜欢吃豆科植物、野苋、龙葵、蕨类等植物。

一年一代,每年6月中旬是“鸡公虫”成虫活动的高峰期。成虫出土后,首先会飞到泡桐树上取食,特别偏爱白花泡桐叶。一旦泡桐叶被吃光,它们便会分散到其他植物上继续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态系统中,“鸡公虫”具有益害双重性。据资料显示,“鸡公虫”幼虫是益虫,以蝗虫卵块为食,能够有效控制竹蝗的危害。一只芫菁幼虫一生可食竹蝗卵60至120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鸡公虫”成虫却是害虫,会危害部分植物,甚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旦皮肤接触到“鸡公虫”,就会引起水疱。因此,对于“鸡公虫”的管理和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其益害特性,以确保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如何有效防治“鸡公虫”?

在农业生产中,防治“鸡公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该害虫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其数量,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第一种,药剂施洒,在马铃薯、花生等作物田出现“鸡公虫”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专家建议:在施用农药时,需要注意适时早治、轮换用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避免害虫对药剂产生抗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第二种,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昆虫,如茧蜂和皮蝇科昆虫等,可以有效控制“鸡公虫”的数量。尽管生物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支持,因此需要农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培训和指导。

第三种,人工捕杀。由于“鸡公虫”成虫白天常聚集在枝叶上为害,因此可以利用网捕杀或者使用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从而减少田间虫口密度。在进行捕杀时,务必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发生中毒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防治“鸡公虫”需要综合运用药剂施洒、生物防治和人工捕杀等多种方法,同时注意农药使用安全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稳定。

最后

湖南鸡公虫的泛滥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破坏,这确实令人担忧。只有农民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治这一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希望大家能够密切关注这一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鸡公虫泛滥的情况,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