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1.7%,

福建省生态村

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014年被列入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日前,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公布了第四批

高级版“绿盈乡村”“绿盈乡镇”名单,

它再次榜上有名。

它就是

罗源县中房镇深坑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深坑村。游永健 摄

深坑村位于罗源县中房镇以西,距离罗源县城45公里。近年来,深坑村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农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深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深山明珠 古意盎然

群山掩映,绿树环绕,

小桥流水,古厝林立……

走在深坑村,

感觉就像落入了时间的“深坑”。

周围的一切,仿佛在数百年的时间里

一直保持着静止的模样,

村内屋舍俨然、农田交错,

村民们怡然自得地

享受着这里的慢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坑村一角。游永健 摄

深坑村党支部书记魏友熙介绍:“深坑村是罗源县第一个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美誉的村,位于罗源、宁德、古田交界处,旧时是三地交通往来的重要驿站。这里山水格局清晰,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村内历史建筑、街巷、水系等均保存完好。”

深坑村内保留着以旗杆下厝、郅轩书苑为代表的40多座明清古民居,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现并保留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郅轩书苑前小广场。深坑村村委会供图。

自古以来,深坑村就推崇耕读文化,曾出了不少举人、秀才。据记载,村内仅魏氏族谱里记载的就有三十多人。建于280多年前的郅轩书苑,为村里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人才。此外,村里还有古树、古桥、古井等,整个村庄古意盎然。

“这两年春节我们村都有举办文化展,特别是今年春节举办了‘听党话立乡村振兴志 跟党走读古圣先贤书’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文化展,共展出200多幅书画作品、800多本旧志典籍以及明清时期的捷报、屏风等文物,展现深坑村数百年来的耕读文化。

今年四月的时候又举办了一场‘深坑古韵 翰墨飘香’的家规家训家风书法展,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影响力。”活动发起者之一,宁德市政协原副主席、宁德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魏福根介绍。

提升改造 焕然一新

潘晖是由福州市市场监管局

下派至深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回想起三年前初到深坑时,

除了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

潘晖感受最深的

是深坑村老百姓的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厝里的祝寿屏风。刘其燚 摄

“深坑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论是到县城还是到镇上,都要经历1小时车程的崎岖山路,村民出行十分不方便。受地势影响,村民无法使用机械化大规模作业,农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此外,村里不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比如供水设施老旧,手机信号不稳定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潘晖向福州市市场监管局领导反映了驻点村的相关情况。

“我们局长陈宗胜非常重视,亲自到深坑村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潘晖介绍,在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深坑村三年来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和配套管网改造200多户,更新老旧路灯20多盏,建设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项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协调福州市移动公司为深坑村安装小型基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在深坑村参观书画展。林晋如 摄

近年来罗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还在深坑村投入1700多万元,以“修旧如旧,还原乡愁”为宗旨,全力开展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完成了魏氏宗祠、陈氏旧居、明清古街和20多座古民居修缮。

村里还改造提升村委会和村活动中心周边景观,配套完善村居污水管道、公厕、消防、电力等基础设施,让山更绿、水更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村以前的供水设施用了很多年了,一到下雨天,水龙头出来的是浑水。现在不仅新建了水厂,水管也换成了新的,村里面的公厕、污水管也都升级改造了。村里环境变干净了,我们住得也更舒心啦!”一名村民告诉记者。

农文旅融合 振兴乡村

“以前深坑村的村民,大部分在外务工,留在本地的村民基本就靠自家的山林和耕地,并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出。我们村有的是绿水青山,要想办法把它变为金山银山,切实提高村民收入。”村支书魏友熙介绍,在罗源县及中房镇的支持下,村委会决定尝试农文旅融合的路子。

深坑村村委会充分利本村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带领村民对抛荒撂荒土地进行复耕复垦,扩大粮食等农作物种植规模。潘晖还发挥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的专业优势,以村委会名义为深坑村注册了“古韵深坑”商标,推出传统工艺加工的笋干、菌菇干等系列农家土特产,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册了“古韵深坑”商标的深坑村笋干。深坑村村委会供图

村委会还挖掘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发挥“中国传统村落”的品牌效应,通过修缮建设郅轩书苑、闽剧文化小舞台、古街文化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将旗杆下厝等特色建筑和村里的文化设施以及田园风光串点成线,打造出深坑特色的传统文化风情游览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坑村古驿道 刘其燚 摄

“我们是从宁德过来的,之前有朋友来村里参观书画展,告诉我们这里很不错。趁着端午假期,就带着家人一起来了。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历史悠久的耕读文化,还能上山挖笋、下田耕种、采摘水果,品尝到亲自劳动获得的原生态美味,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王女士告诉记者,离开深坑村前,她还打算购买一些当地的笋干,带回去分给朋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坑古街。由深坑村村委会供图

据了解,2023年,深坑村实现笋干、大米、菌菇等土特产销售收入约15万元。三年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30%以上

“下一步,深坑村将以此次入选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村为契机,推动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完善村内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打造传统文化研学、农事体验等特色游玩项目,发展‘自驾游’‘研学游’等文旅活动,实现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局面。”村支书魏友熙表示。

交通小贴士

福州出发经沈海高速,由水古收费站出高速,往207省道从西兰方向沿指示牌行驶至深坑村,全程约100公里。

记者 刘露 通讯员 陈芳/文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