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曾经被称为“四大金刚”“军统三剑客”的沈醉,已经在全国政协工作多年了。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喊冤信,字里行间哭诉的真相,让这个老人重新回忆起为蒋介石政府卖命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信的署名叫做曾庆云,是沈醉曾经的一名叫做张静甫的部下的遗孀。而张静甫这个名字,牵扯着一件尘封已久的悬案。

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几十年后依然感到震惊不已?

答案涉及到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杨虎城。

众所周知,杨虎城和张学良在1936年年底发动了“西安事变”,对之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两位民族英雄,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国民党当局长年累月的囚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成功地活到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相继离世,最终在1990年恢复了自由。

但杨虎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949年9月,穷途末路的国民党诱骗了这位英雄,杨虎城与秘书宋绮云两家八口人,在重庆的戴公祠被特务残忍杀害。

而我们故事的核心人物张静甫,因为他领取了反动派杀害杨虎城的奖金,一度被认为是杀害杨虎城的罪魁祸首,于1951年被审理后执行枪决。然而几十年后,曾庆云这封长篇累牍的来信,又谓之何意?

故事的来龙去脉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地区。蒋介石政府却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国家主权的安全每况日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等人扣留了来前线“督战”的蒋介石一行,要求调转枪口一致对外。

在我党及诸多爱国人士的努力下,此事最终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杀蒋”和“放蒋”一事中,众人产生了诸多分歧。此时此刻的中华民国,虽然表面上维持了统一,但各路军阀各怀鬼胎,多年来战事不断。

与其说蒋介石是国家总统,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诸侯盟主”,这种情况下杀掉蒋介石恐怕会产生难以预估的麻烦。

张学良、杨虎城力排众议,在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后,放其回到当时的首都南京。

为了彰显联合抗日的决心与诚意,1936年12月,张学良还亲自陪同蒋介石乘机回到南京。然而等待着张学良的,却是长达54年的监禁生涯。

西北军随即遭到了蒋介石的报复,被拆解改编,杨虎城也被迫前往欧洲“学习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杨虎城为了报效祖国,不顾众人反对回国参战,却被蒋介石政府从香港引诱到南昌,从此沦为了反动派们的阶下囚。

在被囚的黑暗岁月里,医生张静甫成为了杨虎城为数不多可以信赖的身边人,但也为日后杨虎城殒命埋下了伏笔。

被囚期间,杨虎城的夫人谢葆贞为他生下了小女儿杨拯贵,似乎让他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丝希望。

然而命运却往往喜欢捉弄人,不久后夫人谢葆贞病逝,医生张静甫为其收殓并埋葬。在这段痛苦的时光中,张静甫安慰并支持着杨虎城,帮助他度过了这段困难的日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杨虎城最信任的人之一。

直到1949年,眼看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战场上接连败退,穷途末路的军统特务们变得愈发丧心病狂,准备要对杨虎城痛下杀手。

此时的反动派内部早已分崩离析,李宗仁下令释放杨虎城,但没有人去执行。如果命令得到有效处理,杨虎城也许会有一个幸运的结局,即便是像张学良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杨虎城被软禁在贵阳,为了完成阴谋诡计,反动派们决定要将杨虎城诱骗到重庆,以免人多眼杂、引火烧身。

杨虎城有了之前的教训,对来劝谏他动身前往别处的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纷纷回绝。

直到张静甫出面,杨虎城才彻底放下了戒心,相信了蒋介石是真心诚意地来接见自己,于是和秘书宋绮云带着家人赶往重庆。

1949年9月6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毛人凤派人于重庆戴公祠残忍地杀害了杨虎城等八人甚至连幼小的儿女都没有放过。

诱骗杨虎城、导致其被杀害的嫌疑指向了医生张静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