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每日分享第1027期,欢迎关注!

今天和大家讨论下视同缴费年限是如何产生的(含为什么会存在双轨制),让许多不知道的人明确知道这个概念的由来!

(声明:本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一直按照工资100%缴纳社保! 为什么要声明?因为肯定会有人说我是既得利益者,呵呵!)

(注意:文章有点长,但是都是有用知识,请耐心看完再发表高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劳动保险条例》(视同缴费年限的前身)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规定了实施范围(也就是后期存在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范围):

第二条 本条例的实施,采取逐步推广办法,目前的实施范围暂定如下:
甲、有工人职员一百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的工厂、矿场及其附属单位;
乙、铁路、航运、邮电的各企业单位与附属单位;
丙、工、矿、交通事业的基本建设单位;
丁、国营建筑公司。

《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险金的缴存方式:

第八条 凡根据本条例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其行政方面或资方须按月缴纳相当于各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三,作为劳动保险金。此项劳动保险金,不得在工人与职员工资内扣除,并不得向工人与职员另行征收。

《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险金的保管方式:

第十一条 劳动保险金的保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托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之。

《条例》规定了劳动保险金的领取方式: 这是养老金的初步形式

第十五条 养老待遇的规定:
甲、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六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五年,本企业工龄满五年者,可退职养老。……。
乙、女工人与女职员年满五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年,本企业工龄满五年者,得享受本条甲款规定的养老补助费待遇。

从上面的条例可以看出,当初在职工人是无需个人缴纳(第八条规定),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直接领取养老待遇(第十五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对《条例》进行改革,提高待遇的同时,扩大了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1955年左右,养老金制度扩大到了全部的机关事业单位。

1966年左右,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实行了养老金制度。

隐患1: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单位的效益差的,利润无法支撑退休金的发放,更不要说在职工资(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隐患2: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直接负责;企业则是由单位利润负责,但是单位盈亏又由国家财政复杂。 看是都由国家财政负责,实际这就是双轨制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视同缴费年限出现)

实际上,上海在1982年就开始了社保改革试点。

1991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公布,企业退休人员供养开始变成社会供养。(双轨制正式开始,机关事业单位依然是以前的制度。

二、……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1995年,国家正式推广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现在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鉴于在职职工以前没有实行个人缴费,……以使新老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三)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3年后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离退休的职工,其在本办法实施前的工作年限可视同缴费年限……

这是视同缴费年限第一次出现的法律规定!

为什么要视同缴费?

鉴于在职职工以前没有实行个人缴费,以使新老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注意:此时企业退休员工也是有视同缴费年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2014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改革

前面有提到,机关事业单位是国家财政发放退休金,企业则是由利润发放退休金。

但是企业是否有利润,不管盈亏都是由国家财政负责,利润好的企业与利润差的企业,退休金一样。

后期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企业退休金还是由本身利润负责,但是国家不再负责企业的盈亏。

这个时候,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差距就出来了,一直到现在,好的企业可以300%缴纳社保,差的企业只能60%缴纳社保,甚至不缴纳!

这是养老金多少两级的根本原因!

可能10%不到的企业按照社平工资的300%参保,养老金轻松超过1万元;
可能10%不到的企业按照实际工资100%参保,养老金轻松超过5000元;
大概80%的企业按照社平工资60%参保,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

而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到2014年才开始改革,之前依然是国家财政负责!

2014年改革后,与企业一样,个人也要支付一部分社保,同时存在十年过渡期!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工资100%进行缴纳社保,因此其平均养老金一直处于中上水平轻松过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