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4个纵队共12万余人突然从黄河北岸渡河,夺取了鲁西南诸多军事重镇,鲁西南战役就此拉开大幕。

老蒋大惊,急令以王敬久为兵团司令,指挥整32、整66和整70师火速前去增援,但为时已晚。

至7月14日晚,敌整32师和整70师大部在六营集被我军重创,损失兵力3万,整70师师长陈颐鼎被俘。整32师师长唐永良也差点被俘,只率一个旅趁乱突围。

此时,王敬久兵团主力只剩下一个整66师在羊山集,处在我2纵和3纵的包围中,成为惊弓之鸟。

中野一个纵队的兵力在3万人左右,两个纵队兵力大约6万,蒋军一个整编师只有万人,但加上溃逃到这里的敌人,不下2万人。

羊山集是一个不到万人的小镇,但地形复杂,它一面靠山,其他三面都是深沟。

而且抗战时期日军曾经在羊山集盘踞,在这里大修工事。这里碉堡林立,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因此,想要消灭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军事常识,“十而围之,五而攻之”,没有10万兵力,是难以围歼整66师的。

但是,中野首长刘伯承却给2纵司令员陈再道和3纵司令员陈锡联下了命令:不惜代价,消灭整66师。

刘伯承之所以“违反”军事常识,让两个纵队冒险,事出有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

因为我军能否在短时间内吃掉66师,关系到整个鲁西南战役的成败。

如能尽快消灭,主动权就掌握在了我军手里,就能扩大战果。

反之,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敌人后续援军很可能赶到,我军不得不面临内外受敌的局面,陷于被动。

刘伯承还认为,整66师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军心浮动。只要一鼓作气,敌人肯定无法顽抗,大概率会主动投降。

可是开战之后,敌人并没有一触即溃,而是顽强抵抗,战斗相当惨烈。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敌师长名叫宋瑞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瑞珂(1907-1995)】

宋瑞珂是山东青岛人,人高马大,是黄埔三期生。

在三期,还有一个山东人叫王耀武。

二人都有军事才能,都是三期生中的佼佼者,进步速度也相似,他们都在1931年当了团长。

所不同的是,王耀武的“伯乐”是何应钦,宋瑞珂的“伯乐”是陈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诚】

相比之下,王耀武进步快。

到1940年,王耀武已经升任74军长,这时候的宋瑞珂还是薛岳手下的一名师长。

直到1944年,他才当上66军军长。

打起仗来,宋瑞珂总是把指挥所设在前线,以至于部下戏称:“宋师长的指挥所是最不安全的。”

他升迁慢,主要是因为跟错了人。

蒋军内部派系力量,何应钦与陈诚之间有很深的矛盾,陈诚曾经被其免职,调到军政厅坐冷板凳。

作为陈的亲信,宋瑞珂受到不公正对待,经历了长达两年的低谷。

直到两年后,陈诚担任总司令部警备司令后,宋瑞珂才提拔起来,与其一起加入了蒋氏的土木系,成为陈诚麾下的得力战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军资料图片】

宋瑞珂对蒋氏很“忠心”。宋父是老秀才,从小对儿子灌输“忠君”思想,因为这一点,老蒋对他非常赏识。

战后在青岛励志社召开的军事检讨会议上,蒋氏毫不掩饰地说:“过去失败被俘的将领,他们都有罪恶,都不可原谅;唯有第66师师长宋瑞珂虽然被俘,但值得敬重,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而且将来还要重奖。”

这么一个对蒋氏死心塌地的将领,怎么会轻易投降?

宋瑞珂拒不投降,指挥全副日械的整66师死战到底,使2纵和3纵强攻7天也未拿下羊山集。

宋瑞珂垂死挣扎,不但伤兵遍地,而且粮弹告罄。

王敬久也深知救不了他,对他说:“老弟,事已至此,你可以见机行事。”

意思是说,真坚持不住的话,就突围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但宋瑞珂一来“忠君”,二来在刘邓大军的层层包围下,突围只是个梦想。

宋瑞珂左思右想,只能放弃这个念头,但是拒不投降,他怀揣一尊关公像,发誓要“为国尽忠”。

王仲廉麾下的整10师、青年军206师等部已经在增援路上,但是他们行军像乌龟,根本不敢大胆前进。

从出发地民权到羊山镇只有150公里,他们走了10天还没有赶到,日行军只有10公里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仲廉】

除了畏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阵子鲁西南连降暴雨,道路泥泞不堪,所以王仲廉兵团根本指望不上。

在此情况下,整编第66师只能坐以待毙。

曾经狂傲无比、从不知道畏难为何物的宋瑞珂,仰天长叹,对自己的副官说:“难道老天要绝我宋某?”

蒋氏和陈诚同样着急,可以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死去活来。但是也束手无策。

(因为袖手旁观,战后王敬久和王仲廉两个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双双下课,坐上冷板凳,再没有得到重用。)

7月25日,苦战近半月的宋瑞珂收到了蒋氏的电报,精神为之一振。

但是他看了电文之后,脸色大变,颓然坐在椅子上。

电文写道:“羊山集苦战,中正闻之,忧心如焚……希吾弟赖上帝庇护,迎来最后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整66师濒临绝境,回天无力,除非出现奇迹,但是奇迹终究没有出现。

7月28日凌晨,所有的制高点被我军攻克,整66师两万人只剩下3个连,退守到了镇内的一些房屋内,苟延残喘。

宋瑞珂召集主要军官开会,他神情凝重地说:“眼下我们弹尽粮绝,把诸位召来,就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一个旅长说:“打巷战的话,还能坚持三天,就怕援兵不能到来。”

宋瑞珂摆摆手说:“刘邓大军已经占据制高点,我们只能坐以待毙,我死不足惜,那些受伤的弟兄们怎么办?”说完,黯然落泪。

宋瑞珂爱护士兵是出了名的,每次战斗在撤退的时候,宁可把大炮丢下,也不落下伤兵。

其实,他如果真爱兵的话,就不会顽固抵抗。他只是爱惜自己的羽毛,对蒋氏愚忠。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在中午时分达成共识,放下武器。

整66师参谋长郭雨林出面,向我2纵6旅乞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再道】

(一说是宋瑞珂给蒋氏发了绝笔电报之后,打算自尽,被卫兵夺下手枪。)

至此,历时12天的浴血羊山战役胜利结束。

但是,当我军战士见到宋瑞珂的时候,哗啦一声拉上了枪栓,对准了他的脑袋,说:“你就是宋瑞珂?老子今天要毙了你,为我牺牲的战友偿命!”

说着,就要扣动扳机。

幸亏一个连长及时赶到,将战士的枪夺下,不然的话他就要脑袋开花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羊山集之战异常惨烈,宋瑞珂整66师的顽抗程度超过了之前他们遇到的任何一支蒋军部队。

蒋军王牌74师,一共3万多人,在地势险要的孟良崮也不过坚持了3天,而86师2万人左右,却坚持了两周。

战后,千余户的羊山镇战后房屋全部被毁,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雨水和淤泥也被染成红色,名副其实的“尸山血海”。

为了取得胜利,2纵、3纵付出了的伤亡代价触目惊心,一共伤亡万人。

其中,2纵损失最大。

该部团以上干部19人牺牲,营级干部有32人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伤员太多,药品短缺,刘伯承司令员紧急下令,到附近采购大蒜。因为可以解毒杀虫、抗菌消炎。

采购大蒜是无奈之举,可以为战士伤口消炎。

当地大蒜价格一时飞涨,涨价五六倍,一蒜难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之后,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将军提起此战,仍然心情沉重,说羊山集这一仗,是我军打得最苦的一仗!

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管怎么说,我军战士浴血奋战,赢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可歌可泣。

参考资料:

1,王贞勤《羊山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战》

2,宋瑞珂《羊山集战役回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