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母亲面临孩子的失踪时,她的内心会承受怎样的折磨?

雁北堂的新书《猎物》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母亲复杂的心路历程。

作者史黛西·威林厄姆着重笔墨在伊莎贝拉内心焦虑、痛苦,又通过一系列心理描写揭开隐藏她记忆中的线索,最后指向真正的凶手。

一年前,伊莎贝拉的孩子瑞森失踪了。一个平常的夜晚之后,孩子从房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晚没有任何异常。她和丈夫像往常一样哄着孩子睡觉,他们再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她进入房间看到的是空荡荡的婴儿床。

孩子究竟在哪里?是生还是死?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孩子已经死亡,只有伊莎贝拉还在努力找寻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眠与梦游

伊莎贝拉心里始终有个结。她一直害怕别人说她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

甚至于她害怕别人说这起案件是她自导自演的。

其实连她自己都说不清,她究竟有没有做过什么。原因很简单,她年幼的时候有梦游症,而梦游期间发生的事情她全无印象。

加上年幼时妹妹的死亡,她始终疑心,那是她干的。警察来的那天早上,她的父亲告诉她发生了什么,教她如何回答警察的询问。

这更加剧了她的怀疑,是不是父亲为了保护她而让她撒谎。

当她在婴儿监控视频中发现,成年的她也有梦游症时,她的恐慌达到了顶点。

另一方面,从儿子失踪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开始失眠。她成了夜晚中游荡的幽灵,牵着她的狗在夜间散步。

白天,她时不时瞌睡,瞬间进入了一种恍惚的沉睡状态。

她无法安眠,她始终想要找到那个凶手。为此她参加了一档的节目《真实案件》。她在这档节目上重新讲述了关于孩子失踪的故事。有些凶手喜欢看受害人的表现,所以她希望能在这些观众中找到那个凶手。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播客博主找到了她,愿意为她录制一档播客,帮助她找到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凶手是谁?

真的会有好心的播客博主的帮忙吗?或者这只是他的一门生意?

不管如何,伊莎贝拉接受了。她要动用一切方式找到儿子。

任何人都是她怀疑的对象,包括她自己。

当她逐渐走出自我迷雾时,她发现了妹妹死亡的真相。她以为自己杀死了妹妹,原来那只是她自己愧疚感造成的误会。

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

她确信即便是梦游症,她不会作出伤害别人的行为。

那么谁是真凶?

那个提出帮助的播客博主为什么有她被警察询问的录音?他的出现似乎是有预谋的。

那么会不会是他?他要做什么?

为什么他家对面的那栋房子里,有一个晚上出现的老男人,白天却从来没见过?

这是她的幻觉吗?还是老男人是真实的人,他看见了犯罪过程?

她的婚姻因为孩子失踪而触礁,她的丈夫那么快就另有新欢了,她愤怒又嫉妒那个新欢。转瞬间,她想到了丈夫第一任妻子艾莉森的死亡。

她也是在艾莉森死后与丈夫公开了关系。这是命运的轮回吗?惩罚她对另一个女人的欺骗,惩罚她对自己没有破坏别人婚姻的自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作者史黛西·威林厄姆擅长用各种比喻来描绘伊莎贝拉内心的感觉,尤其在失眠之后,整个人憔悴的状态。

同时作者也擅长摆出叙述上的迷魂阵,将读者绕进各个谜团。

当然,结尾处真凶的披露并不意外,但真凶的手法倒是令人吃惊。

用心理操控来达成目的,这可太高端了。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玖弋阁,一周一书评,更多新书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