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夏已至,雪糕成为消暑佳品,但以往那种动辄几十元的高端雪糕,今年并未延续旺销势头,而是乏人问津,曾一度引领风尚的钟薛高、茅台冰淇淋,已经不复昔日风光;太过于便宜的雪糕,同样如此,反而是约为5元/支的中间型价位产品,最受欢迎。

酒水领域,是不是同样如此呢?

先来看看便宜的酒,零售价在20元以下乃至10元以下的光瓶酒,近年来的销量多呈下降趋势。

一方面,是光瓶酒的盘子在扩大。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光瓶酒市场已经突破千亿大关。另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光瓶酒市场正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售价低廉的老牌光瓶酒在没落。以光瓶酒竞争激烈的东北市场为例,曾一度创造年营收40亿元左右的龙江家园,其主力产品为低端光瓶酒,巅峰时期,其产品影响力溢出东北,影响到了诸多地区。

但是近年来,龙江家园的产品在东北以外市场难觅其踪,在东北本地,也受到其他全国性光瓶产品的冲击。

地方白酒受到全国化大众品类的冲击,那么,全国化品牌的低端产品,就一定卖得好吗?事实上,数据显示,某全国化低端光瓶酒的市场营收,目前也仅仅只有巅峰期的6成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售价便宜、定位大众档的白酒产品,为何近年来逐渐失宠?这固然有企业策略层面的因素,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百姓对消费品的要求适度提高,消费向健康化、品牌化靠拢等原因,也导致了这些行销多年的大众品牌的失落。

“少喝酒,喝好酒”——这一理念逐步为消费者所认可,尤其是在全社会饮酒消费量有所下滑的当下,消费者有限的资源,更倾向于购买那些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相对更为升格的产品上。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国家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6月发布、2022年6月正式执行的《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规定,含有添加剂以及使用非粮谷酒精而酿造的酒类产品,不能标注为白酒,而是归入“配制酒”范畴。

这些低端白酒产品,或因添加了香精,或因使用了非粮谷类食用酒精,而被归入配置酒的范畴;或因为使用液态法,不能标注固态发酵。

这无疑影响了消费者的选购决策,对这些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低端酒如此,高端名酒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为例,飞天茅台的批发价已经从年初的2700元/瓶左右,跌至2445元/瓶左右。散瓶如此,原箱茅台的批价、实际售价也同样下跌,加上一些生肖酒同样下跌。

据称,茅台生肖酒方面,兔年、虎年、猪年跌价30元/瓶-50元/瓶,鼠年和猴年暴跌100元/瓶-200元/瓶;其他系列,三十年跌100元/瓶。

资本市场层面,今年以来,茅台股价也呈波动迹象,总体下行。市场的实际表现,导致以往依靠倒货、依靠囤积居奇的贩子群体,也不敢轻易入货。炒作茅台的群体,正在逐渐崩塌。

其他高端名酒,也同样遇到了库存高企的状况,动销乃至于催款,成为厂家重点关注环节。

实际上,近年来的名酒热带动了高端市场,名酒主力产品几乎年年涨价。价格高企的同时,也由于完成增长指标的压力而对经销商实施指标考核,渠道超前承受过多、过贵的货物,终端消费需求却有变化,导致了上游加压、下游消化不畅的状况,也造成了中游渠道的滞涨。

对酒业而言,太贵的、太便宜的,如今都各有压力,那么,适宜消费者健康化、品牌化消费需求,又不给消费者造成过多负担的中间价位,是否就会成为明天最优的选择呢?

编辑:闫秀梅

校对:马越

监制:王玉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