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当夜色深沉,人们早已进入梦乡之时,有一群人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打更人。他们手持更夫鼓,穿行于街巷之间,以特定的节奏敲击,报出时辰,这一行为被称为“打更”。在现代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多余甚至扰人清梦的行为,但在古代社会,打更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社会职能,它不仅仅是时间的守望者,更是秩序与安全的维护者

那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照明和报时工具,夜晚的黑暗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打更人的存在,就像是一盏移动的灯塔,为夜晚的城巿生活提供了时间上的参考,也为人们的夜间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

打更的第一个作用是报时。在古代,人们根据天色的变化来判断时间,但在阴雨天气或冬季长夜短昼的情况下,这种判断方式并不准确。打更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安排自己的作息。例如,商贩们可以根据更夫的报时来开摊收摊,官员们可以准时上朝,学子们可以按点读书。打更的规律性成为了古代社会时间观念的一种体现,也促进了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

打更的第二个作用是防盗防灾。打更人在巡夜时,会特别注意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如火情、盗窃等。一旦发现情况,他们会立即敲响更夫鼓并大声疾呼,以此来惊醒居民并召集人手。在古代,由于通讯手段落后,打更人的这一职责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就像是社区的守护者,确保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更的第三个作用是传递信息。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战争、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打更人会通过特定的鼓点和口号来传递信息。这种迅速而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当时无疑是最为有效的。

打更体现了古人对于时间管理的重视。在古代,时间被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言:“岁月不待人”,古人深知时间的宝贵。打更的规律性不仅是对个人时间观念的培养,也是对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

打更的智慧还在于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打更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人力打更,到后来的更楼建筑,再到更夫与更犬的结合使用,这些变化都体现了古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创新的智慧。

打更不仅仅是夜间的报时和巡逻,更是社会秩序和集体安全的象征。在今天,虽然打更已不再需要,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果打更人也能使用现代社交媒体,那么他们的朋友圈可能会是一个充满趣味和独特性的地方。

1. 昨夜月明人尽望,城中灯火总不熄。 #打更报时# (配自拍图)

2. 疏影横斜水清浅,夜深人静听鼓声。 #打更行巡# (配自拍图)

3. 一天之计在于晨,打更声声报平安。 #夜间巡逻# (配自拍图)

4. 星光璀璨夜未央,打更人心系万家灯。 #守护平安#(配自拍图)

5. 古城打更人,夜巡不寐人。 #打更夜行# (配自拍图)

6. 时光流转岁月长,打更鼓声闹钟响。 #岁月静好# (配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