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年前的八月,雷锋同志离开了这个世界。随着那一句响亮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成为了中外超越时空的精神楷模。但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不是雷锋,而是这样的一个人,初春的四月,杏花开遍了抚顺城,清明节的时候,总会有个老人带着家人为雷锋扫墓,然后让家人先离开,独自一人停留在雷锋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开,仿佛对雷锋有说不尽的话,从一九六二年雷锋去世到现在,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宣传并践行着雷锋精神,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辆绿皮列车上,乔安山跟乘务员们讲着与雷锋共事时后的往事,前脚刚参加完“书写伟大人生”大型书法展,后脚就踏进了“百姓雷锋”颁奖晚会现场,退休后的他也总是忙个不停。乔安山经常表示,从一九六二年雷锋去世,已经过去好多个年头了,但是他心里总是觉得,他和雷锋没分开过,总感觉雷锋还在他的身边。 “和雷锋在一起时的日日夜夜,到今天我仍然历历在目。”乔安山透过车窗望向窗外,曾经的一点一滴又浮现在了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九四一年,乔安山出生在辽宁辽阳一户并不富裕的人家,一九五六年他参加工作,进入了鞍钢第二炼铁厂的铸造厂成为了一名钢铁工人。

一九五八年,刚刚成年的雷锋从湖南老家来到了鞍钢下属的焦化厂,因为这个厂是新建的,还没有建宿舍,雷锋便被分配到了乔安山所在的宿舍,与乔安山成为了室友。乔安山没怎么读过书,不大认字,雷锋就帮他读信、写信,教他认字书写,一九五九年的时候,部队到鞍钢来招兵,雷锋决定去参加,当他问乔安山要不要一同去的时候,乔安山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到部队后,他们再次被幸运地分到了同一个班,负责同一台车的驾驶和维护。在部队的两年零八个月,他们同吃一锅饭,同开一台车,同读一本毛主席著作。慢慢地,这对室友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乔安山时常被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打动,即使雷锋年纪轻轻,在乔安山的心中,这个一天到晚傻乐呵、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小个子,也是如榜样一样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飞逝,四年过去了,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乔安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天上午,他和雷锋在工地完成工作以后便开车返回驻地。偶然间,雷锋发现车上溅了许多脏泥巴,这让一直以来用心爱护国家财产的雷锋皱紧了眉头,他便提出先不回去,把车清洗干净了再回。营房前有一条道太窄了不好调头,雷锋便下车帮助乔安山倒车转弯,突然间,汽车半个身子滑进了路边的一条水沟,接着一根晒衣服被子用的木杆被撞倒,不幸的是,这根杆子砸在了雷锋头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被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抢救,因失血过多,雷锋还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雷锋的离世,也改变了战友乔安山的一生……

雷锋去世后,乔安山的日子过得不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1岁起,我的心就没踏实过。”1962年至1995年,乔安山在自责、忏悔、沉默、压抑、苦闷中度过33年。雷锋去世后的那些日子,乔安山感觉天都是灰的,整天整天心里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乔安山一度情绪极其不佳,连里考虑到他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将他关了四个小时的禁闭,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跟他交流谈话。不久,事故调查结果出来了:因公殉职,意外事故。即使组织上下了“没有直接责任“的结论,他却始终无法原谅自己,顶着各种舆论的压力,乔安山做的只是默默地学习雷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来到部队,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得知满脸忧愁、无精打采的战士就是“刚从禁闭室出来的乔安山”后,陈锡联赶紧走到他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抬起头来!不要背包袱。要像你的班长雷锋那样,好好开车,好好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如此,自责和忏悔还是使乔安山选择不断地换工作来逃避这个世界。三十三年的时间里,乔安山当过铁岭运输公司调度员,开过货车、客车大巴车,在爆破公司里做过事,也给个体户当过拉钢材的司机,甚至做过废品回收站的看摊……无论在哪里打工,他都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向雷锋同志学习,助人为乐,但是他的好善却使他很快就被人称呼为“憨傻”、“二百五”、“缺根弦”,即使是正面的评价,也往往逃不过“好人,就是太实在”这样的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