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最烦司机在车上干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出奇地一致:抽烟。

司机跑长途容易犯困,抽烟是他们最为常见的提神方式,但车里散味难,以前又多为油车,很多不怎么晕车的人遇到司机在车里抽烟,都能把胃里的酸水吐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人喜欢司机在车里抽烟,只有跑川藏线的时候除外,司机也总是点燃一根烟,并且将烟扔向窗外,当地的藏民看到后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认为扔烟的都是聪明人。

此现象为何如此反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绵延的川藏线,血洒的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在我国的西南雪域仍有一块没有被照亮的地方,那里仍有百万农奴和奴隶,饱受僧侣和贵族的压迫,很多人只是犯了小错,却被施以残忍地剜目、割耳、断手、剁脚等刑罚。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情况不同,毛主席结合实际得出结论,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

于是从红军时期就加入部队,经过几十年的战斗,拥有丰富作战经验、较强指挥才能的张国华,率领第18军受命出征。

西藏地区受天堑保护,里面的人难以出来,外面的人也难以进去,第18军开拔首先要有一条可以通行的路。

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的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当时的人们也没有“想要富,先修路”的观念,唯一的信念就是解放西藏,还当地一个清朗人间。

有人说,川藏公路是血洒的路,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塌方、泥石流、悬崖坠落、炸山事故、高原肺心病等无孔不入,时刻严重威胁着官兵的生命。

张福林原是18军第一五九团三连炮班的班长,关键时刻也上了修路的第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12月10日中午,打通雀儿山的工地中,为了赶进度张福林连午饭都没有吃,就继续指挥炮室填炸药。

现在拿上精密的仪器,测算出最精确的炸药填充量,也没多少人敢打包票在西藏的雪域高原炸了之后,不会引起雪崩或塌方。

当年的情况远比现在恶劣的多,随着导火索被点燃,一座雪岩上的碎石迸飞坠落,乱石纷飞后战士们欢呼雀跃,终于闯过一个小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张福林与战士们收拾碎石的时候,因爆炸而变得不稳的一块两立方米巨石砸了下来,张福林躲避不及被砸中了腰部和右腿。

从怀里掏出最后的党费,留下“为国家节省一支针”的遗言,他倒在了指导员的怀里。

施工的第一年就有2000多人献出了生命,仅雀儿山这一个地方就有300人牺牲。

除了修路先锋,来到川藏线的还有慰问演出、后勤和医疗的女兵。

一千多名青年女学生带着一腔热血来到了这里,她们见证了川藏公路的艰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藏途中,女兵们最担心的是来生理期,物资装备要带足,行李重量也要严格控制,她们都选择不带卫生纸。

生理期不是女兵们说不来就能不来,来了该怎么办?

把棉裤里的棉花扯出来用,但数量有限,没几次就用完了,天寒地冻,大家就忍耐着,期盼着。

这还不是最苦的时候,很多人根本没经历过西南雪域高原的寒冷,遇到河水拦路,她们脱掉鞋袜过河,脚底板立刻就冻粘上小石头,若直接揪掉脚底板也会留下一个大血窟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再问疼不疼已经没有了意义,人冻得失去了知觉……

后来,这些进藏女兵多患有妇科病、关节炎,但再难、再疼也无法阻止她们走出一条川藏路来。

没有川藏路之前,从拉萨到成都需要一个季度以上的时间,有了川藏路两千多公里的路程一天半就能到达。

川藏路给西藏带去了和平,也在新时期变成了致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敬畏、感恩、怀念,司机路过这里都会点燃一根香烟,打开车窗扔下去,用独特的方式祭拜英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西藏美丽又充满了神秘,如今人们喜欢到这里旅游,但猛然间去到高原地区,还是应多注意高原反应,以自身生命安全为重。

参考资料:
方志四川: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个人——人民解放军建设川藏公路回眸(四).2020-04-12
人民网:驶向幸福的“天路”——川藏公路藏区变迁.2019-06-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