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城四象神山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各附会了一个字,青龙的“龙”,白虎的“白”,玄武的“玄”,朱雀的“朱”皆是如此,这其中的“朱”甚至是由谐音而来。可无论有怎样的道理可以探讨,总归巧合,在这塞外江城的特定方位,有心人寻到了相应的机缘和因果,成就了四象拱卫一方风水宝地的集体意识,让一份特殊的自信始终弥漫在这山间河谷。

四象神山各寄寓一种神兽,但是除了青龙对应的“龙潭”有着锁孽龙之传说外,其他神兽则只在冥冥之中,不在娑婆世界。一如“右白虎”,山中并无老虎,却有一个神圣异常的大名——长白。巍巍长白曾被清代统治者认定为发祥的圣地,历来受到尊崇。无奈长白山路漫途遥,人迹罕至,实地祭祀颇有劳民伤财之嫌,故而祭祀长白山神多采用“望祭”的方式,即选定一座与长白山类似的山峰,置放神位,加以祭祀。

清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1682年5月2日),康熙帝东巡抵达吉林乌拉城。进城前,在城西松花江边,就曾率领皇子、诸王、大臣、从官行三拜九叩礼望祭长白山,而后才“鼓吹入城,驻跸将军署内”。对望祭长白山,康熙帝是非常在意的。他不仅写下了《望祀长白山》一诗,咏叹“名山钟灵秀,二小发真源。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还以垂范的方式,授意地方官将望祭长白山定为惯例。

清雍正十年(1732年),时任宁古塔将军常德(清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宁古塔将军正式改称吉林将军)上奏清廷:“长白山为发祥福地,神迹显著,请于乌喇之板山望祭处,盖造享殿,以肃祀典,应如所请”(《清实录》)。这份奏请里的板山即吉林地方当作长白山进行望祭的一座小山。山在吉林城西门外九里,原本无名,因望祭时会竖立祭祀用的牌位板于此,因而得名温德亨山,温德亨为满语,汉意为“牌位板”。

常德的奏请经礼部商议,获得批准,第二年,一座望祭殿便在温德亨山上建成,据道光年间成书的《吉林外纪》记载:长白山望祭殿……正殿五楹,祭器楼二楹,牌楼二座,养祭鹿圈一。自建成后,每逢春分、秋分两日,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会率副都统等地方官员登山入殿,献(黑)牛、羊、猪、鹿等祭品,宣读祭文,履行祭仪,拈香祭拜长白山神。自清雍正十一年开始直至清廷覆灭,望祭殿中的香火不断,京城礼部和盛京礼部也常派“特使”参加祭祀。另外望祭殿殿舍由将军署“户司”派人看守,“工司”预算有专款维修。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东巡抵达吉林城,据清代《起居注》记载,八月初八日,“上诣温德亨山望祭殿,望祭长白山神”。和康熙帝一样,在望祭之后,自负文采卓越的在世圣贤,乾隆帝也作了一首名为《望祭长白山作》的诗歌记述经历:诘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椒馨次第申三献,乐具铿锵叶六英。 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膻芗达玉京。乾隆帝也成为清代唯一登临小白山望祭殿祭祀的皇帝。

然而即便有清代皇帝亲临祭祀,但温德亨山终是长白山的“替身”,吉林人惯常用“小长白山”称呼这座因祭祀山神而显赫的小山。进入民国后,社会上残存的满语快速被汉语取代,温德亨山也正式被小长白山之名取代。新名字在流行过程中又进一步省略了“长”字,山名即变成“小白山”。

清廷的覆灭也导致官方祭祀长白山神的活动停止,加之民国政府并无修缮这处远郊殿堂的财政预算,小白山上的望祭殿日渐颓败。1929年更遭遇火灾,将清代的望祭殿全部烧毁。

伪满政权建立后,遗老遗少弹冠相庆,以为日寇刺刀下的傀儡政权就是他们的大清朝真正复辟。在省城吉林,伪省长熙洽等人很快着手恢复清代旧制,谢天谢地之时,重建小白山望祭殿自然不在话下。1932年,在熙洽主持下,小白山望祭殿依原样重建,殿柱檐廊样样不少,画栋雕梁处处求精。另外在望祭殿后还增修了一座宽敞的览景平台,借以远眺吉林城。

1934年3月1日,傀儡溥仪的对外称呼由“执政”改称“皇帝”,其贼心蠢蠢欲动之际,周围宵小们也觉时机成熟,于是鼓动这个假皇帝“巡狩”吉林城。这一年10 月 24日下午1点55分,假“皇帝”溥仪在伪国务总理郑孝胥、伪民政部大臣臧式毅、伪军政部大臣张景惠、伪财政部大臣熙洽(3月就任)等40多人的簇拥下,效仿清代的乾隆帝,到小白山望祭长白山神。仪式不到半个小时就草草结束,溥仪这个假皇帝更没有他祖先的豪兴,能够在望祭之后“赋诗一首”。

关于溥仪这个傀儡假皇帝望祭长白山的时间,地方史料另有其他记述,如《吉林市郊区文物志》就记载为1939年,胡绵书在其回忆文章《伪满初期“吉林满洲旧臣迎銮团”的一幕丑剧》中则记载为1935年旧历春分。这些记述显然有误,假皇帝在吉林市的活动除这次望祭外,就只有1943年“视察”丰满水电站。另外,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也是持打压排斥态度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重建的望祭殿并没有延续清代春分、秋分的官方祭祀制度,假皇帝望祭长白山,只是发生在历史文化景点的一桩闹剧孤例而已。

大凡热闹过后,必是凄凉。由于缺少管护,日本投降时,小白山望祭殿已呈颓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武装保卫大吉林”,“在小白山上修堡垒,挖战壕,不仅砍光了山上的树木,而且破坏了望祭殿”(《吉林市郊区文物志》)。到了十年动乱时,残存的望祭殿祭器楼又被彻底摧毁,曾经显赫一时的望祭殿只剩地基。

从世纪之交开始,吉林市就有复建望祭殿的计划不时出现,可惜二十多年来,也只是有各种消息在坊间风传,尚未有明确行动可见。好在2007年5月,望祭殿遗址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小白山的开发设置了门槛。现如今,经过多年治理,小白山上已重新披上了绿装,一派生机盎然中,想那曾祭祀过长白山神灵的山巅平地亦在等待“东风”——让那巍峨的殿堂破土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贾大为(易林学馆)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