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关“自如解约”的消息不断在社交平台传出。

从多家媒体的报道和社交平台的发帖上看,既有租客突然收到管家消息通知搬走,也有房东在合约未到时便被突然解约,事件发生的地点则遍布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自如布局的重点城市。

这并不像一个正常的现象,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自如仍在推动例牌的“海燕计划”来吸引毕业生租房,同时还高调宣布进入海外市场。

时至今日,长租市场形成了若干头部企业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不论是资本还是舆论,对长租市场的关注都在退潮,自如仍在这个市场中沉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绘图:杨佳

资本不青睐?

对于“批量解约”,自如向媒体回应称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是“个别情况”。即便如此,这般调整与当年高歌猛进的自如相比,仍然呈现出巨大的反差。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长租公寓”这一事物其实不再“新兴”了。

长租公寓的高速发展大约集中在2017—2020年这一阶段,这与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大背景是相辅相成的。当时有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时长租公寓市场活跃品牌超过80个。

自如成立于2011年,但真正崛起也是发生在2017—2020年间。

天眼查平台上能够查询到自如的4轮融资,其中A轮和A+轮均发生在2018年,华平、红杉、腾讯等领投,跟投的还有华兴、融创、新希望等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长租公寓当时受到资本的极大追捧。

不过从2020年之后,资本市场对于长租品牌的关注度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自如最后一次可查到的融资发生在2020年3月,软银愿景基金提供了10亿美元战略融资,包含5亿美元直接投资和购入价值5亿美元股票。

尽管这一轮投资后自如估值站上66亿美元,但此后便再无公开融资的记录。

这或许和自如的竞争对手青客、蛋壳等在IPO后突然崩溃进而惨淡收场密切相关。不过此后几年,市场层面也多次传出自如要进行IPO的消息。

去年3月,自如被传出考虑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筹资10亿美元。彼时自如曾对媒体回应称“不予置评”,但时至今日,这一“传闻”却仍只是“传闻”,并没有兑现的信息传出。

内外压力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5月全国大中城市租金挂牌均价为34.77元/平方米/月,环比下降0.48%,环比降幅较上月小幅收窄0.11个百分点;同比下跌1.96%。5月租金继续下滑,环比已现“四连降”,同比已现“七连降”,租金均价大致回落到2021年上半年水平。其中一二线城市环比和同比均为下跌。

与之对应的是在租房源量的变化,该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一线城市在租量同比上涨3.9%,二线城市同比上涨21.8%。且分别连续17个月、10个月呈现正增长。

这对于基本布局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的自如而言,房源更多、房租更低,空置期也不可避免地拉长,压力可想而知。

自如的另一股压力来自贝壳。上月贝壳公布的2024年一季报首次单独披露租房板块服务收入,称今年一季度达到26.25亿元人民币,增幅189.3%,成为该季度增幅最大的板块。贝壳将此归结为“省心租模式下的租赁房源数目增加”。

贝壳的“省心租”其实就是分散式租赁住房管理运营服务,正是自如一直采用的模式,但细看又存在区别。

例如贝壳并不投入资金装修,也不重新定价,而是直接出租并赚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这更加偏向于轻资产运营。此外贝壳的省心租也主要是整租,这与自如既有整租又有合租存在明显差异。

然而,这些都表明,贝壳与自如在租房服务业务上仍有重合度,这看上去更像是“内部”的竞争。

自如从链家孵化而来,2016年6月脱离链家独立运作。自如曾在2021年对外回应称其与链家和贝壳是独立运营的,关联的地方是业务上有合作。但在外界看来,自如仍然是“链家系”或者“贝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时代的讲故事

“长租公寓”的租房形式曾一度让人们“眼前一亮”。

自如CEO熊林曾公开用“过山车”来形容长租行业的发展轨迹,指出2016年以前长租行业低调发展,而伴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相关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但融资后却希望复刻某些行业“亏损发展规模,胜出后再盈利或依靠其他业务盈利”的路径,长租行业迅速产生泡沫。

但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装修甲醛超标事件,为了抢占市场的“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现象,疫情影响下的租金波动和强索免租期,以及后来出现的租金贷问题,均成为长租公寓发展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随着以蛋壳公寓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泡沫被捅破,再加上2021年房地产业步入深度调整周期后,长租公寓的声浪就此消退了下去。

在“后”的时代,自如仍在不断尝试讲出新的故事。

2021年,自如宣布推出“增益租”模式代替原有的“省心租”,宣称通过对业主托管的房子进行装修改造以及专业资产管理服务,形成了“无差价、无空置期、收益有保底、年度有分成”的新机制。

对于“增益租”,熊林认为这是未来行得通的模式,存量经营行业和房屋出售等行业不同,更聚焦未来收益的可持续性和上升空间,在经过10年粗放式增长后,住房租赁企业必须向着更健康持久、长周期的运营模型转型。

同一年,自如家服独立发展,并在2022年透露了1200万单、GMV突破10亿元的成绩。

今年5月,自如对外宣布成立国际租房平台“自如比邻ZABIT”,并在中国香港和英国伦敦、剑桥等境外多个城市推出了2万余间房源。在中国企业“出海”浪潮席卷的今天,自如的出海被一些观点解读为“焦虑中寻找出路”。

故事讲出来了,自如能否在长租市场中更“自如”,暂不得而知。

南方+记者 葛政涵

【作者】 葛政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