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一位父亲正在怒气冲冲地对着女儿大吼。

女孩儿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面对这句话她无力反驳,因为此刻说得再多也为时已晚。

她瞪着父亲,嘴里说不出话来,只能含泪冲进自己的房间。

“嘭!”她把房门摔过去关上,那扇门承受了她难以发泄的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会这样呢?”她不明白,事情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她没想到自己心里那个如朋友般信任的父亲,居然会在背后捅她一刀。

女孩名叫戴柳,高考687分,本是1999年黄冈市的文科状元,湖北省排名第三,第一志愿是上北大,她的老师们都觉得肯定能上。

但就因为自己的父亲,心心念念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到手却变成了中国政法大学。

从那以后,她便与父亲逐渐疏远,甚至不顾父母的反对出国留学,一去便是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冈文科状元,漂留韩国20年不回家

戴柳当年因为父亲的无理举动,错失北大。

她的心境大受影响,不能保证自己复读还能考出这个成绩,于是不得不选择入学中国政法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她,寡言少语,天天泡图书馆。没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没有考上大学的轻松愉悦和放飞自我。

她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就像是在为挣脱某种束缚而积蓄力量一般。

果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戴柳在学校看到了韩国国际法律经营大学的招生宣传,她激动不已。

出国留学岂不是正好可以让自己摆脱家里的束缚,重新追求自由吗?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名,背着家里准备申请资料。凭借她优秀的成绩和外语水平,申请和面试的过程都十分顺利。

最后还申请到了那边的全额奖学金。

当她真正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告诉家里自己要去留学。

“一个女孩子出国,有多不安全你知道吗?自作主张!”父亲意料之中地勃然大怒,十分反对。

戴柳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表示这个留学安排不会改变。

父亲见她不为所动,一脚踹向大门,用行动宣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如此,戴柳还是独自踏上了去往异国他乡的路,去追寻自己渴望的自由。

初到韩国的她,没有韩语基础,韩语不好是她最大的缺点。

好在留学生的环境里面,大家日常生活多数都使用英文交流。上课也因为大家来自世界各国,而用英语比较多。

两年研究生读完,她的英语说得越来越流利,但韩语还是没什么提升。

临近毕业,导师推荐她继续读博士,但是她偏爱自由,不太喜欢教学工作,也不想再继续做研究。

当时的她,只希望自己能好好提升一下韩语,所以决定自己出来找工作。

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柳很快便拿到了一家律所的offer,工作内容比较简单,只需要用英语撰写律所的一些往来文书和邮件、信件。

这份工作于她而言,缺乏挑战性,只需要她的英语技能,甚至连一开始想要通过工作练习韩语的目的,也没能达到。

就在她琢磨着换工作时,一起租房的舍友姐姐给她送来了一个好消息。

韩国一家大型金融公司正在招聘中国人才,跟她所学专业刚好对口,那位姐姐鼓励她去试试。

她按照那家公司给出的网址信息,提交了申请,很快便收到了面试邀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试中戴柳所展现的专业素养、渊博的学识以及出众的能力,让面试官相当满意。

就这样年仅23岁的她,成为了新韩金融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中国职员,同时也是最早进入韩国金融中心工作的中国人之一。

起初入职时,大家都用英语交流,对戴柳而言工作起来很顺畅。

但是两个月后,大家突然就用韩语跟她沟通交流,本就基础薄弱的她,只能靠翻字典解决问题。

不过学艺不精,终究会翻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懂韩国文化,某次偶遇领导问话,没加敬语就做回答,被同事嘲笑没礼貌。

在韩国高强度工作很常见,她根本没时间出去上语言班。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她只能硬着头皮多跟同事一起外出吃饭。

但由于时间紧迫,自己吃饭太慢,常常匆匆对付几口了事,根本吃不饱。

在这种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下,她死磕了两年,终于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领导对她也格外重视。

从此戴柳就此扎根金融界,一干就是1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底,她的身体亮起红灯,同时精神上也不再能扛得住金融工作的重压,于是她决定辞职,调养身体。

辞职后她去济州岛旅行散心,也在那里缔结良缘,遇到了她的老公。

二人相见恨晚,异常投缘,交往一年多便步入婚姻,并且选择定居在二人相遇的济州岛。

他们互相欣赏,又相互扶持,一起经营起了她丈夫家的果园,同时开办茶舍,在异国他乡推广中国的茶文化。

从出国留学到结婚定居,戴柳这一走,便是20年没回过家。

人一旦被伤了心,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治愈自己。

越被自己亲近的人所伤,越难以释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改志愿错失北大,韩漂只为逃离父亲

其实出国之前的大学生活里,戴柳也曾试着去接受现实。

但每每回想到父亲的作为,再多的憧憬也会成失望。

1999年的夏天,她终究不负韶华,考出黄冈市文科状元的好成绩,满心欢喜地填报了自己最想去的北京大学,凭借当时的成绩,这原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她一直期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但当她拆开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几秒。

因为那上面赫然写着——中国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排大字。

明明自己的成绩远高于北大分数线,怎么可能不被录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觉得不可思议,联系班主任求证,甚至查看了自己的填报信息,结果让她更为震撼。

自己的志愿里面居然没有北京大学!

班主任告诉她,她的志愿曾被修改过,是她父亲在志愿提交前一晚,临时打电话来要求更改的。

当时班主任本想找她确认,但她父亲坚持声称这是与她商量后的结果,又念在他是戴柳的父亲,也是她的法定监护人,所以班主任才没有联系她本人。

这个消息对戴柳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还是正劈中她脑门那种。

一时之间,自己居然不知道是去不了心爱的学校更痛苦,还是被父亲刺了一刀更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急冲冲地赶回家,质问自己的父亲:“你凭什么私自修改我的志愿?”

“你就这样跟你爸说话吗?”父亲避而不答。

“我在问你,凭什么替我决定我的人生!”她在路上原本停止外涌的眼泪,这一刻再也控制不住,决堤一般冲出了眼眶。

“因为政法大学更适合你!”父亲看着她,眼里毫无愧疚,继续说道:“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戴柳再也无法和父亲平等地沟通了。

“为你好”仿佛是他行使特权的金牌,一旦亮出来,便由不得自己不情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戴柳第一次在这个家中感到窒息,父亲的独断专行给了她无限压力。

而这个无理的行为,让她感觉自己没有受到该有的尊重,这件事仿佛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失去选择大学的自由以后,她开始更加向往远方,仿佛只有走得够远,才能获得自由。

在羽翼渐丰之时,她偷偷筹谋着出国留学,一切尘埃落定,才通知家里,这一次谁也无法阻止她的选择。

她的心有多寒,逃离的步伐就有多坚决。

别人远行或许是为了快乐,而不被尊重的孩子,去远方只为寻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父形象崩塌,父女如朋友的关系破裂

戴柳其实在得知是父亲偷偷修改了她的志愿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可能性。

她设想了很多环节可能出问题,唯独没有想过是在父亲这里。

因为从小到大,她和父亲不仅是父女,更像是朋友。

她父亲是记者,母亲是语文老师,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的教育也十分开明。

从前父母很尊重她的兴趣,小时候的戴柳就十分热爱阅读,父亲就时常去书店给她买新书。

戴柳上中学以后,父亲也经常夸赞她的成绩,还会和朋友一样一起去爬山游玩。

直到聊到以后读什么大学时,父女俩的意见略微出现分歧。

但她也没想到,父亲会做出替她决定人生的事情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高考改志愿是毁坏他们父女感情中的一根导火索,那么最后点燃它的,就是父亲更加偏执地控制。

戴柳顺从录取结果上了大学以后,只有假期才会回家,父亲却给她规定了每天的门禁时间10点之前必须回家。

有一次她和同学约好看电影,散场时已经过了门禁,她本想着自己是个成年人了,父亲应该不会太较真。

没想到父亲真的一直等着她回家,而且就这个事情,第二天一直说了她一整天,她发现父亲的控制欲似乎越来越强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小事成为了点燃那条导火索的火苗,彻底给父女感情炸出了一条裂缝。

而她用了20年去修补,最后走向释怀。

不知道是裂缝被修复好了,还是多年在外的孤独、游子的思乡,以及父母老去的皱纹、迟来的理解……逐渐填满了裂缝。

在济州岛过了一段时间淡然自在的生活后,她给父母打电话聊起近况,并表示要带着丈夫回国看看。

时隔20年再见到女儿的父母,热泪盈眶。

见到满脸皱纹的父亲,戴柳发现心中的埋怨与委屈已然消散很多,和父亲的关系也变得缓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女应该无条件顺从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传统教育,无论是现代父母偷偷地更改孩子志愿,还是古代以父母之命决定婚姻。

本质上都是父母对孩子掌控欲过强的表现。

某银行就曾发布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

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完全丧失自己的时间。

家长越是全身心扑向孩子时,越容易渴望掌控。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拥有自己的判断,这时候他们将很难继续顺从父母,此时亲子关系就容易出现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风筝,风筝线就像亲子关系,只收不放,他们永远飞不起来。

把线拉得太紧,则容易断裂,如同戴柳一样,选择飘向远方。

唯独有收有放,他们才能非得更高更远,并且还能收得回来,因为舒适的亲子关系里,孩子们不会排斥与父母联系紧密。

孩子是独立的人,为他们做长远打算时,可以参考一下他们自己的意愿。

父母与儿女之间互相尊重,并保留一定的界限感,往往能使感情更加健康、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