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有行人被撞躺在路上后,经过的司机打电话报警,并通知同行的后车注意避让。警察找不到嫌疑人,司机成了怀疑对象,于是被问:不是你撞的为什么报警?

这事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且不管是不是司机的肇事责任,但就这个认定逻辑而言就不能不让人惊叹,世间之堕落速度和程度,可能远比想象的要严重和复杂。

咱不探讨案件问题,就谈一下这个逻辑背后的一些问题吧。

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可能才是导致一切不可思议的现象的本因。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报警,这话是不是很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现在总把“不扶”的原罪归因于某法官,认为正是他的一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去扶”,让中国的社会道德彻底沦陷。

社会道德是否沦陷了?或许并不如此,因为一直就没真的起来过。

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惯以儒教治天下,而儒家思想是什么呢?

仁爱礼义、中庸之道、君子人格加上社会和谐,这几个关键词应该是孔子儒学的核心理念。

孔子身处的时代可能并不具有这些时代特质,甚至会异常混乱,毕竟,春秋时期战事不断,颠沛流离者多,在奔命为主的时代里,绝大多数的人可能对于道德底线的持有度很低,否则可能很难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孔子提出了尚礼文明,并开始了宣讲布道,试图挽救人类危机。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大家心里门清,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改变。

于是孔子著书立说收弟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但是,直到近代,华夏大地在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中一路坚挺,也并没有充分实现儒学里的仁爱中庸、君子人格社会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间空间极其宽大,但是整个时间轴却都处在内斗纷争以及反抗和压制的过程中,于是有人据此说,人类的发展史不就是一部斗争史嘛。

斗争让整个中华局势来不及去安静而释然地充分发展社会文明,只能基于统治需要的封建礼教和道德感来规范社会状态,但仍显无力和苍白。

近代历史其实才算是国民开化的文明开端,不是说文明程度有多高,而是出现了很多痛定思痛能够系统而深刻地思考道德文明的思想者。

诸如鲁迅,他弃医从文以笔为刀试图挑开道德与文明的缠脚布,想挤破已无痛感的社会脓包,对此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

所以这是鲁迅作品主线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针对封建礼教、伪善道德以及社会和人性的诸多阴暗面进行剥露,想刺破这个脓包并把人们从愚昧和冷漠、伪善与自私中拯救出来。

但他还是高估了自己,以统治为目的的封建礼教,在长期的浸淫中已经深入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人心深处了,愚昧已然根植了,他的《药》根本不起多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能否认,那其实是一个值得历史大书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多元化思潮迭起,反思主义盛行,产生了很多对后世有影响的思想家。

如果不是二战让历史发展戛然而止,可能会出现能够彪炳历史的真正的大思想家。

像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梁启超、王国维、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张东荪等,他们以新文化的思想以及现代哲学和逻辑,试图启蒙中国并开创中国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他们如众星闪耀,一起呈现了中国历史上不曾发生过的思想景观。

但同时,一本《厚黑学》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读物,作者李宗吾原本是以此讽刺和批判社会,但没想到他本痛斥的“脸皮要厚,心要黑”,却成为一些人追逐的处世良策,功利主义者如蝇逐臭。

时至今日,《厚黑学》仍然有很大的市场。

而后的中国受战争创伤很严重,原本碎片化的现代社会道德体系又被重新解构,刚刚起步的中国又跌回了原点。

战争不仅对经济和文明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国民道德体系的影响同样深远。

首先战争环境下的教育系统会被破坏,因之剥夺了一代人的学习机会,也因此阻碍了知识和道德教育的传承,形成的后果只能是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断层。

再者,身处战争环境,人们为了生存往往会背离道德甚至突破底线。残酷的现实会让价值观动摇,于是对善与恶,甚至正义与否的判断标准都会变得模糊起来,在极端苦难的情势下,人们根本无从谈道德,呈现的只能是世风日下。

所以,麻木和冷漠在生存压力下会成为常态,甚至丧失了对生命的起码尊重,社会责任感也会缺失。

苦难有时并不会让大家守望相待,相反会加剧分裂,撕裂社会凝聚力,不仅会变得麻木和冷漠,甚至会彼此不信任,甚至相互仇视。

这其实就如战争创伤一样,后遗症就是爱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而非暴力只能成为理想主义。

这种状态下又岂能要求社会文化和道德如何?只能防止其进一步滑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抗战虽然胜利了,但苦难却并没有离开很远,人们在磕磕绊绊中继续要面对道德挑战。

社会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建构,其实需要社会秩序重新恢复以后,才有可能慢慢回到轨道。但是,由于资源和优先级的排序,加上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问题,这一过程显得非常缓慢。

所以,在这个社会基础上建立的道德体系不仅不完善,而且经不住任何打击。

多灾多难不会让道德体系越来越健全越来越稳固,相反会冲击和侵袭道德基础,呈现的是社会撕裂状况。

所以,当听到南京法官说“不是你撞的为什么扶”时,其实要反思的不只是他如何,而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整个的社会道德体系问题。

那其实是那个时代潜藏的道德危机问题,是最真实的社会现实与道德感写照,是道德价值观的直面与碰撞,只不过,法官把它不经意地折翻过来了,让大家不情愿不愿意去面对这么一个时代真面。

《水木格言》里说,纵然是圆满的大树,久泡水中根也会腐坏,纵然是 具足功德之人,长期与恶友交往,也会被他所毁。

社会性问题对于个体而言常会感觉到无力无奈,这种感觉久而也会转化成冷漠,这似乎是一个莫比乌斯环,很少人能跳脱出来。

所以最好的答案和最大的坚持应该是,别陷进去,改变它不可能,只能坚持自己别被它改变。

这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向好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口罩时间,其实又是一场很严酷的道德考验,每个人都被动地完成了一场考测,至于整个社会乃至个体在这场考试面前的表现状况以及测评结果,大家可能都有了各自的评判。

灾难考评的不仅是道德,其实更重要的是人性。

它有闪光点,也有尴尬和无语。

社会道德体系问题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是少有人去面对审视并指出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学术界和专业机构很少谈及。

规避问题如讳病忌医,迟早会被其所害,所以还是需要直面并群力协作建构才行。

就如这次帽子哥哥说的“不是你撞的为什么报警”,这是一个浅白的答案,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法官一样,都是不经意的道出了社会现实问题,背后的社会道德状态大概就是这样,虽然有点让人不愿意接受。

事实上凤凰网曾就社会道德感做过调查,超过10万人的样本调查数据显示,有87.7%的人认为国人道德有大问题甚至在滑坡,这个关于“道德是否崩溃”话题的调查数据让人感觉很沉重。

孙立平教授把这个问题称为“社会溃败”,郑永年说这是“道德解体”,易中天教授则称之为“道德沙尘暴”,这些词语的出现,足见学界对于社会道德前景的担忧和无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是一个社会生态问题,当很少人愿意触碰时,算不算已经集体性麻木了呢?

建构和修正社会道德体系是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不仅复杂而且并不具有短期效率,但也不能放任下去,否则影响的就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的问题了。

但如何才能建构并扭转呢?

这是一个宏大问题,也只能说从我做起吧。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有爱的、温暖的、能共情的大家庭里快乐生活。

这可能是我们来这个世界的意义。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