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年底,杨成武在聂荣臻率领下开赴华北敌后,在日寇势力最强大的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

那时候,杨成武压力大得很。

在华北敌后开辟根据地,和在大别山、两淮、陕北相比难得多。毕竟那里的日军少,日军连片控制的县政府也少,广大农村都是我们的天下。

华北不一样,日寇进军华北后,控制了大片大片县城区域,农村留给我们的空间不多。一边打仗,一边发展根据地,太难了。

不过,1939年时的杨成武,还有另一股压力,令他辗转反侧,坐卧不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龙蛇混杂

压力来自杂牌抗日武装。

华北的杂牌武装很多,来源比较杂。像东北军旧部,冯玉祥旧部二十九军,还有少量中央军。另外,最多的就是华北当地的土匪武装。

在八路军尚未到来之际,华北敌占区的诸多杂牌武装各自为政。

像黑马队、三路军、抗日救国军、七路军、十路军等等。

尤其是这些几几路军的,明显是远慕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声威,照猫画虎地自立旗号,企图借这个招牌壮大自己的势力。

但是这些杂牌武装都有一个致命缺陷:各自为政。

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和本地土匪,互相不搭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各自门前扯屁帘儿,蹲在家里称大王。

人数虽多,却形不成合力。

就连日本鬼子都懒得搭理他们,只要他们不主动去骚扰日军控制的县城,日军也不主动去打他们。

日本鬼子也鬼得很,他们的主要力量都开到南方去了,打武汉、打广州、打徐州,留守华北的兵力主要用来维持地方治安,其他事情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成武率队开到华北之后,敏锐地抓住了问题要害,以正规军的名义,向各路杂牌武装伸出了橄榄枝,宣称只要大家一致抗日,可以给大家番号。

这个消息一出,易县、阜平一带杂牌武装纷纷向八路军靠拢,有些心热的,直接表示归顺八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亮剑》中孔捷给黑云寨谢宝庆的土匪部队,开了一个新二团独立大队的番号,道理就是如此。

杨成武1937年10月刚到易县一带时,他的独立团只有1700多人。

杨成武将军后来回忆,到1937年年底,两个多月时间就急剧扩充到7000多人。

又过了一年多,杨成武手下兵力竟然达到两万多人。

这还不包括杨成武不断向晋察冀其他军分区送去的部队。

这么多兵,哪里来的?杨成武是怎么做到的?

靠什么?可不全是招的老百姓。如果真是招农民子弟参军,速度绝对没有这么快,人数也没有这么多,毕竟从农民到军人,这中间要经过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尤其是训练。不是什么人随便拿起枪就能打仗的。让他们上前线和训练有素的鬼子打仗,那绝对是送死,杨成武从来不干这样的傻事。

他招来的,大多是散布在各个山沟旮旯里的杂牌军。

这些杂牌军的武装力量有基础,他们经受过训练,有武器,而且既然敢占山为王,和鬼子对着干,战斗意志比寻常老百姓要强得多,拉过来稍加改造就能用。

但是扩充得快,自然也有隐患。

以孟阁臣为首的七路军就有不少毛病。

二、七路军

孟阁臣是旧社会里那种“传奇”人物,身上带着一股看似豪迈大气实则精明到极点的匪气。

孟阁臣原来也是国民党正规军出身,早年在汤恩伯部队里当连长。

“七七事变”后,孟阁臣所在的部队被日军打散,孟阁臣带着二十多个人逃到河北北部的山中藏了起来暂避风头。

那时国军各部都乱了营,往南一路狂逃,孟阁臣躲了一段时间,一直没找到本部队,饿的没办法,只好出山找食物。路过野三坡时,被本地土匪打了劫,二十多个人大部分被打死,只剩孟阁臣和另外两人拼死逃出。

没想到,这条落水狗竟然能绝地重生。

孟阁臣三人摇摇晃晃地跑进一个大村子,拿着枪威胁老百姓给钱给酒给马骑。村中有一个叫卢连甫的财主,见这三个人言语不似一般土匪,便请他们到家中设宴款待。

席间一问才知道他们竟是国军正规军,卢连甫对他们非常尊重,又是给吃的又是给钱,要啥给啥。

孟阁臣也有点纳闷,区区一个国军连长,竟然有这么大份量吗?

往深里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卢财主有求于他。

原来,这个村子是附近有名的富村,人多,土地多,老百姓生活比较好。那时河北北部土匪、乱兵多如牛毛,哪里富便到哪里要钱要粮。当时易县附近有一股势力较大的武装,号称十路军,大当家的叫赵玉昆,经常到这里征粮,卢连甫这些财主们自然是首当其冲。

久而久之,不胜其累,再大的家业也撑不住。卢连甫等几家财主商议也拉起一支队伍,和赵玉昆分庭抗礼,可是一直乏人主持。

现在孟阁臣一来,正好借着他的中央军的旗号拉武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下里一拍即合,卢连甫出人出钱出粮,孟阁臣则自封中央军大官,树起抗日的旗号,在易县一带招兵买马。

这个旗号一树,居然引起众多流落在民间的国民党军官、散兵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注意,一年多时间,孟阁臣竟然聚拢起七千人马,自封为七路军总司令。所谓总司令,说话办事充满着江湖匪气,在国军当连长时积累下的那点可怜的军事素养抛到九霄云外,其实就是这股半匪半军混杂部队的大当家。

孟阁臣很精明,虽是国军的招牌,却让士兵们胳膊上都系上一块红巾,对外宣称他们就是红军。不得不说,这种流氓招数确实骗了不少对共产党红军有好感的无知群众,许多无业游民、破产农民都是冲着这个旗帜来投奔孟阁臣的。

孟阁臣的地盘与十路军赵玉昆犬牙交错,两家都在易县一带征粮拉夫,很快就起了矛盾。

赵玉昆起事时间早,人多,孟阁臣和他打了几仗,打不过,虽然一时间谁也吃不了谁,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恰在这时,杨成武带着部队开了过来,并很快打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欢迎一切愿意抗日的武装一起合作。

孟阁臣很是精明,主动向八路军示好,并表示愿意把部队改造成红军部队。

聂荣臻虽然洞悉孟阁臣前来投奔的真实意图,但为了壮大抗日力量,还是同意了孟阁臣,给了这个所谓的“七路军”正式番号:晋察冀军区第六军分区。

赵玉昆在孟部的牵制下,也暂时投入八路军麾下,两股力量合并过来,一时看起来倒也声势浩大。杨成武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实现兵力翻倍甚至翻好几倍,这些杂牌武装贡献了不少人。

不过这毕竟不同于正儿八经的扩红,扩红征来的士兵,经过党的政策的教化,意志信念都很坚定。杂牌军却是半路上船,谁也不能保证肉体和灵魂同时迈入我军阵营。

聂荣臻多年老革命,对这些道道儿都门清,暗中嘱咐杨成武,做人做事都不能太实在,尤其是对这些头发丝里都藏着心眼的人。这倒不是说聂帅量小,那时我军生存环境极为险恶,家底薄,禁不起意外,这是基本的生存之道。就不多解释了。

杨成武一边提防着,一边按着我党政策,派出干部对赵玉昆、孟阁臣等部进行红色改造。

一深入了解,杨成武发现,孟阁臣这个人不简单。

三、孟阁臣包藏奸心

孟阁臣极爱享受。当了七路军总司令后,架子越摆越大。北娄山村一个叫刘迪山的大财主,心甘情愿把自家的大四合院让出来给孟阁臣当司令部,还把几个仆人马夫都送给孟阁臣。

卢连甫给孟阁臣娶了三房姨太太,给他买各式各样的吃的穿的用的。

孟阁臣爱吃活鱼,大四合院前面专门挖了一个水塘,从北娄山村的“民生泉”引来活水,水塘里放养着百十条他爱吃的鲤鱼。

当了总司令不久,钱粮越聚越多,孟阁臣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经常派人到保定购买上等烟土。每天早上一起床,孟阁臣就要抽大烟,三个老婆轮流伺候,每天都要抽一个小时。

为了保证钱财源源不断地供应,孟阁臣手下养了一批爪牙,专门打砸抢劫勒索,周围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试想这样一个耽于享乐的腐化堕落之人,怎能指望他真心抗日?军队在他心中,不过是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罢了。

按聂荣臻的要求,杨成武派干部到七路军中进行改造。一位叫陈大凡的干部到孟阁臣那里担任政治部主任,陈大凡在六分区办了好几期干部培训班,三个月一期,结业后就到七路军中当连排长和指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派干部的同时,还要发展中共党员,这是建设人民军队的基本操作。但孟阁臣不同意,说自己都不是中共党员,手下的兄弟们很多是国民党员,发展中共党员,大家一个锅里吃饭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政治信仰不合,仗不好打。反正现在大家都听聂司令的命令,叫抗日就抗日,弟兄们都挺好,就暂时不要激化矛盾吧。

情况反馈回来,杨成武感到这个工作推行不下去,如果硬推,真有可能把七路军逼走,只好缓一缓。

谁知孟阁臣蹬鼻子上脸,不仅不让发展党员,连八路军派过来的干部也各种提防。孟阁臣称指导员为“捣蛋员”,不让指导员们掌权,怂恿手下的旧军官们联合起来抵制指导员,大事小情都不让指导员拿主意,破坏八路军的政治工作。

工作了一年多,真正发挥作用的政治工作,只有抗敌剧社。这是聂荣臻亲自创建的用来宣传革命的剧社,因为他们会演戏剧,当时在农村这还是稀罕物,孟阁臣也经常看他们演戏,所以没刻意地限制他们。

孟阁臣如此作为,令聂荣臻和杨成武一直放心不下,怕他这样一直保持着旧军队规模,万一哪天跟日本人勾搭上当了伪军,就坏了事了。

但怕什么来什么。

有一天,杨成武接到情报说,孟阁臣的心腹、参谋处长马越携带巨款跑到了北平。据消息说是购买电台,但我方情报人员在北平发现,马越进了日本宪兵司令部。

此外,杨成武还发现孟阁臣与保定城中的伪军勾勾搭搭眉来眼去。

易县老百姓屡受七路军欺压,多次到军区和县政府状告孟阁臣强征钱粮、欺压百姓。

各种情况汇总过来,聂荣臻终于下定决心,要收拾掉这股七路军。

四、处决大当家

七路军的驻扎地处在晋察冀一分区,也就是杨成武部队驻扎地。聂荣臻问杨成武解决掉孟阁臣,有没有把握。

杨成武接到这个命令,说实话有些吃惊。

眼下正处在扩充抗日力量的阶段,孟阁臣虽然劣迹斑斑且犯下与敌勾连的大罪,但是他做事做的秘密,我们还没有拿到他背叛人民的铁证,现下贸然解决,会不会引发风险?

但聂荣臻下的是军令,没有商量的余地。现在不是问杨成武解决孟阁臣合不合适,而是问怎么解决。

杨成武不得不疑问埋到肚子里,按聂荣臻的意图,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以召开抗日联席会议,并解决孟阁臣、赵玉昆两部人马的矛盾为名,请孟、赵二人各带主要干部,到一分区司令一会。等孟阁臣一到,就将其扣押。

第二,如果孟阁臣拒不到会,就采取军事手段攻击并消灭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估计,以聂荣臻的老好人脾气,大概会采取第一种较为缓和的方式,扣押孟阁臣后,逼迫他悔过自新,彻底接受八路军的改造,这样,无论是七路军的数千人马,还是孟阁臣本人,都能有一个好结果。

谁知聂荣臻断然拒绝了第一种方案,理由是孟阁臣这股人马与我们隔阂很大,政治工作没进去,这样的部队是靠不住的。不要说孟阁臣为人狡猾不会上钩,就算他来了,被我们扣押了,他手下的部队也不会乖乖听命于我。

经聂荣臻这么一拒绝,杨成武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在,立即按聂荣臻意见进行了军事准备,一分区的四个团全体做好战斗准备。

但杨成武仍然没有放弃先礼后兵的打算,他向赵、孟二人发了请柬,约他们在农历腊月三十这天到一分区司令部一会。

赵玉昆先来了,杨成武告诉他马上就要对孟阁臣采取行动,问赵部采取什么行动。赵玉昆当即拍胸脯保证,率兵参加围剿。杨成武说你不要动,你就注意一下北平、保定方向的日伪军,防止他们来增援孟阁臣。

杨成武在司令部一直等孟阁臣,等到中午仍不见人影。

到了下午三点,哨兵突然报告七路军来人了。

杨成武心中一喜,暗想此事竟有和平解决的可能。迎出去一看,不是孟阁臣,是孟阁臣的卫生部长卢星文。

卢星文带了一堆礼物,酒肉、水果、布匹、药物、粮食等等,向杨成武致歉说孟阁臣身体有恙,来不了,这些东西是特意感谢杨成武好意的。

杨成武脸一冷,当场叫人下了卢星文等人的枪,把他们扣押下来。

杨成武随即下令,待天色一暗就全军出击。

当时孟阁臣的部队散布在各个地点,司令部所在的北娄山只有几个连。

杨成武分别命令几个团包围并消灭其他几个点位的七路军,自率两个营的精锐主力直扑北娄山孟阁臣的司令部。

孟阁臣在那里修了一个土寨墙,部队摸到寨墙下面,上面守城的恰好是抗敌剧社的同志们。一看自家部队打过来,慌忙问怎么回事,回答说孟阁臣要投降日伪了。抗敌剧社的同志们平素里对孟阁臣暗通日伪早就不满意了,一听分区的同志们这样说,赶忙开了寨门迎进来。

孟阁臣的部队论训练水平和警惕意识,比杨成武亲手带出来的部队差了十万八千里,虽然他有心投敌,也知道聂荣臻早已动了杀心,但部队警戒状态很差劲。直到八路军打到孟阁臣的地主大院,孟阁臣的心腹机枪连才开始抵挡。

结果可想而知,没打几下,就抵挡不住了。

孟阁臣见势不妙,赶紧竖白旗投降。

孟阁臣的亲信副官有一个叫吴炎的,对孟阁臣和日伪勾结的事早就不满,一直想到一分区揭发孟阁臣,只是未得其便。孟阁臣投降后,他主动向杨成武交代了孟阁臣平时的所作所为。还揭发了孟阁臣私藏的财宝,杨成武命人把所有财宝都找出来,堆在一座炕上清点,谁知因为金银元宝和银元太多,竟然把炕都压塌了。

孟阁臣后来被押送晋察冀军区逮捕审讯定罪,聂荣臻本来宽大为怀,给孟阁臣留了一条活路,谁知此人贼心不死,越狱潜逃。被重新抓回来后,终于伏诛了。

孟阁臣被处决的消息传到延安,引发了不小的议论。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战线压倒一切,杀了这样一个杂牌军首领,岂不是起了反作用,这怕是杀错了吧。

这种观点代表了一部分意志不是很坚定的同志的想法。当时对国民党军的态度,并不是所有人都坚决反对、坚决反摩擦,有人主张暂时退让,一切以国民党为主导。这就犯了根本原则上的错误。

所以毛泽东知情后,以处决孟阁臣为例,告诫大家一定不要想错,不要在立场上犯方向错误。统一战线和区分敌我并不矛盾,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有了统战的可能,那还留着他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