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是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一不与三国时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北固山甘露寺高踞峰颠,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屡废屡建,寺内建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不大,名气不小。古往今来,凡来镇江的游客,都喜欢到此一游,寻访当年刘备招亲的遗迹。

而北固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却又充满情趣,上世纪60、70年代的北固山,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翻笼诱绣眼

我们儿时的北固山长满树木,参差不齐的树木给鸟儿提供了宁静的栖息场所。记得有一种背部和面部的羽毛翠绿发亮,眼睛有一个白圈的“绣眼”鸟儿,我们称之为“柳青子”总是在林子里鸣啭啼叫,其声清翠悦耳。清晨,“柳青子”在北固山的树丛中,一会儿窜上半空,一会儿落上树梢,留下一串串动听的歌声。这时候,我们己在家中准备好了捉鸟用的翻笼。翻笼,是用来引诱捕捉小鸟的竹制鸟笼。以竹栅制成,笼内分隔多个小格,每格为一个小笼,且有活门相通,内有一格关入已驯熟的笼鸟(媒子)作为引诱野鸟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笼的上方制成便于翻转的活门,当野鸟栖落在活门上方时,活门即自动翻转将野鸟关入笼内,并且活门可连续翻转。

夏天,我们在翻笼内放上谷树的果实,红红的颇像杨梅,冬季,我们就放上红枣,鲜红的果子,引得“柳青子”纷纷前来。

记得盛夏我们来到北固山的林子里,把捉鸟用的翻笼挂在树梢,仰面躺在厚厚的草地上,懒懒的静静的看着翻笼。蓝蓝的天空,白云离我们很远,赤热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刺着我们的眼、摸着我们的脸,握着我们的手……。

有时候我们躲在鸟看不到我们的地方,看着“柳青子”是怎么打进翻笼里。鸟打进翻笼的方法各种各样:有的鸟是从很高的地方飞向媒鸟,快到时停下,叫一次就直接打入;有的鸟和媒子排叫,比唱一回再打入;有的鸟把翻笼门搞下几次才打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固山1956年

有一次,刚刚挂上,还不知道有没有捉住柳青子,准备换地方,其实“柳青子”已经在笼里叫了,还啄媒子鸟。后来,老抓鸟的同道教我们,用耳听“柳青子”打进的过程,当媒鸟叫时,“柳青子”会接叫,先是排叫,快到时媒鸟就不叫了,“柳青子”被媒鸟发现时又开始高唱,当“柳青子”到媒鸟旁边时,媒鸟开始小叫并扇翅膀,听到翻门落下,这时“柳青子”已被抓进了。

每当抓进“柳青子”时,我们很高兴,而且我们一般都不会空手而归,捉得多时,我们除了自己训养,还可到花鸟市场以每只五毛,一块的价格换购我们中意的东西。在捉“柳青子”的过程中我们最讨厌的是碰上“山蛮子”(一种猛禽),它是“柳青子”的天敌,专门攻击“柳青子”,啄食“柳青子”的内脏。“山蛮子”的叫声非常凄厉,一听到“山蛮子”的凄厉叫声,我们立刻会如临大敌,用弹弓石块将其轰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儿时的捉鸟游戏,直到我长大成人,学习了爱鸟公约,我才后悔。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人类的朋友。如果鸟类在地球上绝迹,不但大自然要失去莺歌燕舞的生气,更重要的是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将会遭灾。1981年9月,国务院规定每年的4月至5月初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02 面筋捉知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罗大佑的这首《童年》,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一时。每到盛夏,知了的叫声往往不绝于耳,我就想起在北固山林子里捉知了的事。

记忆中,我们首先要到厨房找些面粉,掺少许水,揉成团,在清水中轻轻地漂洗,一会儿,一团面筋便洗好了,把它包好。再找一根细竹杆或芦材杆子,叫上几个好伙伴,我们就到北固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筋捉知了)

北固山的林子绿树成荫,各种各样的树木婀娜多姿。知了最爱出没的地方是柳树和杨树,那是捉知了的最佳选择,往往一棵高大的柳树上会密密麻麻趴着很多知了。我们拿出竹杆粘上面筋,轻手轻脚地竖起竹竿,对准一只知了的翅膀粘去,只听“吱”的一声,知了就被粘了下来,其它的知了看到同伴被俘,都一溜烟地飞走了。这样,我们再寻找其它的目标,哪里有知了的鸣唱哪里就有知了的存在。

这是炎热的中午,天气越是炎热,知了就越会叫得欢,我们也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目标。虽然我们一个个脸晒得像关公似的,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因为今天又是一个大丰收!

知了捉回家后,我们会先欣赏战利品,把玩战利品,玩厌了,我们就会把它烤熟,品尝。最记得,知了的头部后面是一块很香的瘦肉,那是我们的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了,学名蝉。知了狗子是蝉的幼虫阶段,大树下的地面上,往往有一个个小小的圆又深的洞,那是“蝉”开的洞,它在等待夜晚爬树。

雨后是捉知了狗子的最佳时机,知了狗子被水一淹,就要爬出来,这就会成为我们的嚢中之物。每次捉知了狗子回来,我都留下一两只,放在纱窗上,看它们羽化的过程。

知了狗子这时候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此时的蝉,身体是白白的,然后它们在空气作用下,颜色慢慢地变深;绿色柔软的翅也在慢慢地伸展,并慢慢变硬、变黑……,这时候就“知了,知了”不停地开始鸣叫,在房间里肆意翻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夏秋捉蟋蟀

蟋蟀,我们叫做蛐蛐。夏秋之间,蛐蛐正肥,是交配的季节,所以特别多,早晚雄蛐蛐鸣声特别大,因此也成为我们捕捉玩耍的对象。

捉蟋蟀,是一大乐趣,在我的记忆中,在开始准备捉蟋蟀之前,先得备妥捉蟋蟀的工具。“蛐蛐罐”是少不了的,这种小罐,有陶瓷烧制的,洁白的瓷面上是精美的粉彩绘画或是青花图案,那是有钱人家的雅玩;而对于我们,瓦罐烧制的就是我们的最爱;更多的是用家中现成的废铁盒、厚纸盒;或是用厚纸特地糊成的盒子,上层嵌上一片玻璃,可以看得见蛐蛐在盒中的活动。我们随身携带的则是用细竹子锯成一节节的,一头留有节巴,一头用废纸塞上,竹子上钻几个小孔,让蛐蛐好透气。实在没有容器时,我们会临时用废纸卷成一些纸卷,一头捺实,一头等装了蛐蛐时再捺实。有了这些装备之后,我们就可以去捉蛐蛐了。

北固山,山高地旷,是蛐蛐天然的栖息场所,雄蛐蛐都喜欢振翼高歌,我们先是静静的听,循着叫得最大声的方位,找到那个地方,轻轻地搬开砖头瓦片、或是枯叶土块,那下面一定有蛐蛐的踪迹,当动手搬开土块砖头时,要眼明手快,那蛐蛐两支后大腿强劲有力,一跳可以跳出两三尺远,如果不赶快扑过去用窝着的手掌按住它,转眼间就会被钻进草丛中,再也找不到了。捉蛐蛐时要用力适度,太用力会把它捏伤;太轻又会被它挣脱,要拿捏得很准才行。雄蛐蛐的翅膀上有纹状的图案,发出油光,它在求爱或打斗时,就把那层薄翅撑起来,互相震颤,发出“蛐蛐”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捉到了蛐蛐,我们就把它养在罐子或是盒子里,找些丝瓜或南瓜的花朵给它吃,夜里它会“蛐蛐”地歌唱,我就踏着它的歌声入眠。有时我们会玩斗蟋蟀的游戏;把盒子或笼子的口对开着,然后用蟋蟀草地把蛐蛐赶进对方的笼子里去,两只雄蛐蛐共处一笼,就难免一场恶斗,有时它们握手言和,我们就用蟋蟀草逗弄它,使它发怒,于是就展翅而鸣、夹翅而攻,我们从旁助阵,大叫大喝,直到分出胜负,败者破翅断腿,狼狈而逃。

北固山,我们还有很多儿时的趣事,数也数不完:抓小螃蟹,小甲鱼也是我们的趣事之一。北固山后山当时是滩涂,我们在北固滩的石头下总能捉到小螃蟹,小甲鱼。捉来后,我们会找出废弃的坏电灯泡,敲掉坏电灯泡的头子,盛上少许水,将捉来的小螃蟹,小甲鱼养在里面。碰到运气好时,我们还能捉到大些的石蟹,就可以煮熟了解解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固山试剑石)

北固山濒江势险,“一水横陈”,金、焦二山在望,且近城区,游览方便。1959年,北固山的中、后峰曾辟为公园,名北固山公园。“文化大革命”中,公园被毁坏严重,山下东侧1.1万平方米绿地被省交通工程公司占用。江苏省镇江船厂1951年5月25日在北固山古甘露寺下建厂,1969年,西侧大片风景区被省船厂占用,1980年后,公园始作整修,增添各种服务设施。1983年名为甘露寺公园,1987年更名“北固公园”。2003年4月18日,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长江龙门口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东侧。

自2010年8月8日开始,北固山公园闭园修缮,2013年1月1日,北固山公园全面对游客开放,这个在深闺中梳妆了两年多的大家闺秀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以完整面貌面向中外游客开放。

北固山修缮重点重建北固楼与多景楼,两楼均按宋代《营造法式》规制营建,采用“明二暗三”的仿宋式格式。北固楼在原多景楼旧址重建,全部采用柚木作大木,楠木作小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全楼耗用木材600余立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高19.9米的北固楼成为北固山新的制高点,令“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胜景重现。北固山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词、南朝梁武帝题写“天下第一江山”、刘备甘露寺招亲等历史文化闻名于世,和金山、焦山并称为镇江“三山”,是有“山水城林”之称的镇江市核心旅游景区。2012年8月镇江三山景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此后镇江市成立三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三山景区进行统一管理运营。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