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个划水的少年》首映活动上,主创团队作分享。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自6月3日在全网上线以来,南海叠滘龙船主题纪录片《五个划水的少年》快速“出圈”,反响热烈。截至6月11日,该纪录片在全网累计播放量达200万,收获点赞超4万,转发超3万。

谈及该纪录片从谋划、制作到推出,再到“火”起来的过程,《五个划水的少年》总导演陈军宏说,制作方通过参与这部片子,得以具体地、零距离地理解和体会热血的叠滘龙船文化,并且见证南海龙舟进一步“出圈”,“叠滘龙船、南海龙舟的魅力和力量都很大”。

从10分钟宣传片

到45分钟纪录片

“年年都有人拿冠军,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五个划水的少年》时长45分钟,片子里,叠滘茶基龙船队带着“冠军梦”热血竞逐。在挥汗如雨的日夜里,“扒仔”们训练龙船漂移的技术,成为南海龙舟精神的践行者,也是展示者。

“它第一稿时长10分钟,是一个宣传片。”陈军宏分享说,出品方和制作方的制作初衷,是记录和展示叠滘龙船漂移的精湛技艺,以及从茶基、叠滘、桂城到南海的龙舟精神。团队一路跟拍,一路收获惊喜,很快意识到短时间无法承载复杂情绪和深度体验。后来,制作方和出品方一拍即合,不断给片子加时长、补内涵,最后打造了一个时长45分钟的纪录片。

把龙舟和军人相结合,带领观众跟随主人公一起水上“狂飙”,感受南海龙船文化的独特魅力,是项目在启动时就定下的调子。陈军宏介绍,出品方和制作方在开拍前预判,二者相通之处很多。这在跟拍和制作中得以印证,“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这句叠滘龙船口号,被五名退役军人“扒仔”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纪录片中,“扒仔”们求胜心很强,赛前每天从晚八点一直训练到晚十一点。“细心的观众会留意到,他们训练后会累到吐。实际上,甚至有人在吃宵夜过后还会再吐。”陈军宏分享说,制作方把这些细节加到片子里,就是希望观众更具体、更充分地体会叠滘龙船精神。

最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五个划水的少年》,这份心意被观众精准接收。“例如,山东的一名高三教师说,他在教室里把纪录片播给学生看,为高考鼓劲。”陈军宏说,这份感同身受就像他们在跟拍时,见证茶基龙船队赢得冠军,“大家都切身体会到了”。

跟拍三个月

素材装满10T硬盘

为了真实呈现龙船队队员们的训练和生活,《五个划水的少年》制作方跟拍了茶基龙船队整整三个月,与他们同吃同住,共同经历了训练中的种种挑战,也捕捉到了许多细节。

陈军宏说,团队跟拍三个月,积累的素材装满容量10T的硬盘。自己印象最深的,有“扒仔”夜练时齐整的呐喊声,对进步和冠军的共同渴望,还有龙船赛后,不同龙船队之间相互泼水,“友谊第一,每年端午,赛龙船是竞技舞台,还是一场欢聚。相比之下,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

龙舟是团队运动,讲究的是齐心协力。在叠滘,当“扒仔”们在河道上赛得火热,村民总会同时忙着筹集资金、搭建场地,一众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龙船饭菜阵阵飘香……在人们看来,端午扒龙船不仅是比赛,还是村民团聚的盛会。《五个划水的少年》的制作人员对此印象深刻。

至今,2024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已圆满落幕,叠滘河涌水面暂时回归平静。茶基村龙船队尽管未能捧回奖杯,但“扒仔”们继续扒龙船,更好地传承龙船精神的决心不减。陈军宏深有同感:“就像‘扒仔’阿钊的舅父、茶基龙船队舵手标哥在片子里说的,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

撰文: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