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养老保险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2022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5亿35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6711万人,离退休人员13644万人,数量比上年净增加了2281万人。假设有420万参保人员去世的话,合计当年新参保人数达到了270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是怎样计算的呢?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算公式。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这主要是我们现在养老保险缴费产生的两部分待遇。

可是,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90年代开始的,一些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以前参保或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具体各部分养老金是怎样计算的呢?

①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或者退休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平均缴费指数,指的是每个月的缴费基数÷缴费当年的上年度社平工资,得出的比值后的平均数。具体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时间,一般是从建立个人账户制度开始。

在平均缴费指数是0.6的情况下,每缴费一年,可以多领取0.8%的社平工资。

如果平均缴费指数是0.8,每一年可以多领取0.9%的社平工资,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的。

社平工资或者养老金计发基数,每一个省份都不相同,2023年是从6401元至12183元。

养老保险缴费15年,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最低基数缴费的,一般平均缴费指数都在0.6以下。按照0.6计算,可以领取12%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或者上年度社平工资。假设计发基数和社平工资为8000元,这样基础养老金部分是每月960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我们每缴费一个月都会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不过2005年以前是11%。

个人账户里的钱,每年都会计算利息。最初的记账利率是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后来是在4%~4.5%左右,2016年至2022年在6%~8%以上,2023年只有3.97%。

账户余额可以通过各种系统查到,计发月数一般我们使用的是60岁139个月,55岁170个月,50岁195个月。

如果说缴费15年,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现在7000元左右的情况下,差不多个人账户余额能有5万元左右。

60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360元。55岁退休,是294元。50岁退休,是256元。

③过渡性养老金,这是每一个省份自行设计制定的,现在一般都是跟社平工资挂钩。

山东省今年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等于,2024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的过渡性系数。

在平均缴费指数0.6的情况下,一年计算年限,可以领取0.78%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差不多是每月60元左右。

一般来说,社保缴费15年的人群不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是我们的养老金算法,最低基数社保缴费15年,养老金普遍会在1200~1300元左右。

这样的待遇,相对于我们过去15年的缴费来说,回本时间也就是6~7年。万一去世还有丧葬费和抚恤金待遇,所以亏本的概率是不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