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讯(通讯员范军荣 汪国栋)今年以来,洪家镇人大立足人大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中的重要作用,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积极探索“联络站+人大代表+特色产业”运行模式,聚焦籽葫芦、西瓜、艾草、黑小麦、苹果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言献策,精准发力提质效。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代表基层、熟悉基层的独特优势,在人大联络站开展活动过程中收集群众对产业发展的好想法、好建议,多次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基层走访等活动,集思广益,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镇人大代表曹忠红紧盯市场需求积极动员曹公村群众种植籽葫芦200亩,亩均实现收入2400元,有效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带动全镇群众种植籽葫芦3067亩,预计收获葫芦籽100万斤;此外,镇人大主席团响应群众呼声,将籽葫芦加工厂列为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督促年内建成投产,延长籽葫芦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籽葫芦种植已成为洪家镇的又一特色产业。凤口人大代表韩红梅、王东人大代表王金莲为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镇人大主席团对全镇艾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就形成艾草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提出可行性建议。镇人大代表王冬联系包抓的凤口村党支部,经过深入考察市场,成立了艾草合作社,帮助凤口村种植艾草,建设艾草加工厂,并注册了“凤口故事”商标,推出的艾垫、艾枕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23年市场销售额超60万元。目前,全镇共种植艾草690亩,建成艾草加工厂2处,全镇艾产业链持续壮大,为富民增收提供强大助力。

示范引领,履职尽责显担当。镇人大积极引导和鼓励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致富领头雁”作用,因地制宜带头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县人大代表洪志峰成立咸阳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筹资6300万元建设长武县苹果产加销一体化示范基地,与京东签订协议,线上线下销售齐头并进,辐射带动21个行政村栽植优质苹果树共计1.7万余亩,新建果园4450.5亩,建成苹果高质量示范园10个,带动全县苹果产业二次振兴,助力长武果业高质量发展。县人大代表师宏亮,立足西坡村资源优势,组织村“两委”认真做市场调研,大力发展黑小麦种植。2022年成立了西抚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由村经济合作社进行现代化产业管理,带动本村村民种植黑小麦,并依托黑小麦种植建设了黑小麦面粉加工厂、榨油厂,西抚治系列农产品已走入长武线下商超,今年累计销售15万元。截至目前,全镇种植黑小麦2000亩,预计产量可达130万斤,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内循环”链式发展产业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心为民,联农带农促增收。镇人大积极探索推行“党建+人大代表+产业”模式。曹公村党支部联系人大代表曹忠红、曹佐民,流转土地建成曹公村百亩酸枣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达产后预计年收益300万元。姜曹村党支部联系人大代表姜西武、朱银娟,在镇人大主席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姜曹村纸杯厂、卫生香厂,带动村内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17万元。司家河党支部联系人大代表胡军校、张广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着力打造千亩麒麟西瓜种植基地,引导和鼓励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其中,麒麟西瓜去年收益达30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万元,今年扩大种植面积860亩,新增拱棚1800座,预计年收益可达4800万元,直接增加群众收入500多万元。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定点联系助企纾困,形成一企业一专班,开展一对一精准助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企业达12家,3个收入超过30万元,其余收入超过10万元,有力有效推进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洪家镇人大立足洪家镇实际,积极拓展人大代表履职新模式,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方面的引领作用,以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全镇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