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通芯片业务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通,在通信领域还只是一个“非主流玩家”。但在其不懈努力之下,CDMA技术终于在1993年成为了全球标准。

不过,这时候的高通还面临着“灵魂三问”之推广问题。

首问,如何说服手机厂商来生产CDMA手机?二问,手机所需的CDMA芯片哪里有?三问,没有CDMA无线基础设施那手机如何开通服务?

没办法,豁出去的高通只能选择——啥都自己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高通的CDMA芯片业务和CDMA无线业务正式启航,与此同时还于总部所在地的圣迭戈,生产自有品牌之CDMA手机。

紧接着,第一个CDMA系统就于1995年十一月份,在香港完成了商业部署。后面的1996年,又先后在韩国和美国进行了部署。

这样高通生产的芯片、无线设备、手机,就成了CDMA系统部署的配套设施,于是到了1996年底全球CDMA用户规模迅速超过了1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通手机的外包装封面

啥都自己做的好处,在起步阶段确实显著,但是若想进一步地推广CDMA系统,却会遇到各种困难。

例如采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厂商和无线设备厂商,会担忧高通做大之后自身地位受到威胁——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供应商谁会不怕?

最终在1999年,高通毅然转型,将手机业务和无线业务分别出售给了京瓷和爱立信,自身则专注于技术许可(QTL)和半导体芯片(QCT)两大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Snapdragon 诞生

高通的芯片业务起步虽早,但相较于有一代手机霸主诺基亚撑腰的德州仪器来说,可谓是处于长期被打压的状态。但是,3G技术的不断发展,却给了高通弯道超车的大机会。

毕竟,3G时代的三大技术标准皆以CDMA技术为基底,也就是说3G技术的核心专利基本都掌握在高通手里。于是在2005年,高通憋出了旗下第一代自研CPU微架构——即“Scorpion架构”这个大招。

2006年,高通的自研 Hexagon DSP 紧随着也问世了,在这些基础上又诞生了高通首个SoC片上系统。也就是说,德州仪器首创的“CPU+DSP”异构计算平台,已经被高通学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高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关键时刻,德州仪器非常“配合”地掉链子了。

2007年,德州仪器的最大客户诺基亚开始了新的多供应商战略,当时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为了争抢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都挤破头了——这两家皆献上利润极低的报价!

同时,受益于 EV-DO 和 WCDMA/HSPA 等3G芯片的强劲需求,高通可谓受益非凡。

最终当2007年过去后,高通欣喜地发现,自己首次打败了以往的手机芯片霸主德州仪器——顺利完成了在全球无线半导体领域的逆袭(销售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在这历史性的2007年之十一月份,高通 Snapdragon 处理器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其开山之作则是S1系列的MSM7225。

这款产品的型号命名很重要,因为 MSM 为“Mobile Station Modem”的简称,意译为“移动基带工作站”,而且其所集成的是当时最火热的3G基带!

所以纵使其与同时代的其它移动SoC一样,也没有集成GPU,但依然不改其所具之里程碑历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本就因基带芯片更新换代速度太快,投入回报比起自身所长——工业芯片差太多,而心生倦怠的德州仪器,又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于是德仪的基带业务就被卖掉了!

高通一看手机芯片领域最大的对手,竟然“自宫”了!这必须庆祝一番,于是就发布了S1系列的旗舰级产品QSD8250/8650,完整集成了高通自研的基带、CPU、GPU、DSP,可谓是高通当时自研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这两个型号规格是一样的,第二位数字中,“2”代表支持WCDMA,“6”则代表额外支持CDMA2000,也就是说只有所支持之3G网络制式的不同。接下来,高通还将完成一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骁龙芯片帝国

由于高通的 Adreno GPU 一直都是和 ATI 合作推出的,但由于2006年AMD收购ATI后经营每况愈下,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一冲击,连续亏损几年的AMD情急之下连晶圆生产业务都剥离了。

但这还不够,看着 ATI 那毫无作为的移动处理器(Imageon)业务,AMD决定停止更新,并寻找接盘方。高通见此直接急了,毕竟合作了那么久,要是这个业务被竞争对手接去可就麻烦了。

但移动处理器业务高通根本不稀罕,ATI 的移动绘图技术才是高通想要的,而且若是能接手过来的话以后就不用交授权费了。最终在2009年,高通花费了6500万美元,让 Adreno 变成了“亲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高通就真正开始发力了。首先,2010年推出了定位更高的S2系列处理器——制程升级为45nm工艺,旗舰型号为MSM8255/8655,基于65nm工艺的S1系列则开始往中低端靠。

不过,手机芯片市场的新晋玩家英伟达却不按套路出牌,在同一年推出了业界首款双核手机芯片 Tegra2。高通自然不甘示弱,直接在2010年六月份推出了采用双核CPU架构的 MSM8260/8660,这就是全新的S3系列旗舰型号。

实际上,S2系列和S3系列还有小部分没有集成基带的产品,其型号前缀为 APQ,这是 Application Processor Qualcomm 的简称,意译过来就是“高通应用处理器”的意思。

当时高通的称霸策略是“挟基带以令诸侯”,所以其主打产品就是集成3G基带之SoC。但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高通在2011年直接推出了搭配 APQ 产品的4G基带品牌 Gob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伟达一看高通这么猛,只能继续一条道走到黑,于2011年十一月份发布了全球首款四核手机芯片 Tegra3。但高通却不慌不忙,专心搞自研的 Krait 微架构(后面用在S4系列上面)。

2012年,全新的S4系列,伴随“骁龙”这个中文名一起诞生。首先推出的是中高端定位之 Plus 子系列,之后推出的便是定位最高端之 Pro 子系列——高通首款四核处理器 APQ8064 便属于该子系列,这两个系列的制程都升级为了最新之28nm工艺。

S4系列后面还推出了入门级的 Play 子系列(基于45nm工艺),至此S4系列正式取代了之前的三个系列。而伴随着高通旧产品线一同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德州仪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原来,面对掌握高达48%的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之高通,德州仪器当时已经败退至第五名!

所以在连续亏损两个季度之后,2012年九月份德州仪器终于扛不住了——正式宣布退出手机芯片市场。面对如此喜事,高通自然又要庆祝一番。

于是在2013年初,正式推出了800、600、400、200这四个全新命名的处理器系列,从此开启了新征程。

很快,在4G全面普及的前夜,2014年英伟达也撑不住了,也宣布放弃手机芯片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望高通称霸的这些年,退出手机芯片市场的又何止德州仪器和英伟达,旧时代前十名的那些大玩家中,和高通一起脱颖而出的也就联发科一个而已。

只不过,后面又相继兴起了三星、苹果和华为等主要玩家。

虽说联发科后来居上,这几年在手机芯片出货量上超越了高通,但由于其中低端芯片占比过高,所以在整体营收上依然大幅落后于高通。

也就是说,若按手机芯片营收来算的话,高通依然是霸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力于手机知识的探索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