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越军炮台受阻,打了100多发炮弹,都攻不破,这时,一个炊事员找到了部队首长,说:“我知道这个炮台的弱点!”

“‘白眼狼’的炮台咋就这么难炸?”打了100多发炮弹,跟挠痒痒似的,那炮台还是一点事都没有,首长气得一把把帽子摔在地上。

何国安捡起帽子,自信坦然的说:“我知道这个炮台的弱点!”

何国安身上穿着炊事员的服装,上面还有刚刚做饭溅上的油渍,但眼神十分坚定。

首长一愣,随即激动的一把握住何国安的手:“什么弱点?”

何国安也不卖关子:“解放前我曾经在越南待过一段时间,法国佬要建炮台,我有参与。”

回忆似乎回到了那个时候,何国安一砖一瓦垒起了一个防御性能极高的炮台,那个时候怎么也没想到,炮口会对向几十年后的中国。

“当年法国佬建这个炮台是为了防御当地的武装势力,建的时候就有防爆设计,但炮台有个不可避免的弱点,就是通风口。”何国安缓缓说道。

首长若有所思,突然一拍大腿:“是了,防御性能的炮台建的比较厚重,散热是最大的问题,因此通风口就必不可少,如果炸了通风口,那炮台就废了。”

何国安点点头,找到了炮台的弱点,解放军这边大大的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是如何炸毁通风口的问题了。

何国安自告奋勇:“我来炸,通风口做的比较隐秘,我能快速找到它。”解放军敲定了计划,然后就开始行动了。

当天晚上,解放军分成两队同时出动,一队直接正面跟越南士兵火拼,随着一声炮响,越南炮台的炮弹连珠待发,趁着两军尚未混站在一起,赶紧向我军投放炮弹。

我军这次正面对战没再专门攻击越南炮台,而是巧妙避开炮台射程,然后从各处分散突破,慢慢渗入到越军之中,两军瞬间混战在一起。

远在另一处待命的何国安那一队收到了首长的信息,正面战场已经混战在一起,越南炮台停火。

何国安他们立刻行动,慢慢靠近炮台,炮台下面守了一大队越军,双方立刻战在一起,何国安在一队解放军战士的掩护下,慢慢往炮台上登。

期间多次子弹都从何国安头顶上飞过,何国安咬着牙,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终于,在一处明显有很热的风的地方,何国安停了下来,他仔细的搜寻,终于找到了通风口。

这里一半是炮台的热,另一半是外界空气的清凉,冷热交织,人在这里不能待太久,且气流交汇导致空气流动非常强烈,何国安被吹得差点站不稳。

事不宜迟,何国安立刻把炸药包拿出来,顺好引线后,快速而平稳的往下撤。

到达地面后,何国安立刻点燃引线,跟着解放军战士一起撤离炮台。

一行人刚刚撤到安全范围,就听轰——的一声巨响,越军高高的炮台,从上往下被拦腰炸毁,附近的越军也受到了波及。

热浪滚滚,熊熊大火燃烧起来,解放军趁此猛攻,越军溃不成军。

天亮后,战役结束,越军被打退十几里,曾经不可一世的炮台,对准中国这个恩人的炮台,已经在硝烟中,散成了一捧灰,随风扬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