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与群众交谈

毛主席回韶山

1959年,毛主席结束在武汉的视察后,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以及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南下考察,于6月24日,来到湖南长沙。

毛主席认为,湖南工作不错,农民生活安排得好,因此将湖南定为考察的重要一站。也是趁着这次机会,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想通过与乡亲们的近距离接触,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临行前,毛主席特别交代湖南省委负责人:

“这次我回韶山,你们不要兴师动众,尤其是不要派部队去,我要到群众中随便走走。”

25日黄昏时,毛主席乘坐的一辆灰色吉姆轿车,缓缓开进韶山冲,稳稳地停在招待所那幢隐藏在绿树丛中,古朴淡雅砖瓦墙平房面前。

车停稳后,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相关工作人员,赶紧迎上去。毛主席亲切地与大家握手、问好。

一阵寒暄过后,陪同的工作人员想请毛主席进屋休息。但是,此时毛主席似乎没有听到工作人员的声音,举目四望,静静地欣赏着老家的自然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瑞卿

32年了,故乡的景色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

随后,毛主席让人将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请来。

看到毛主席后,毛继生激动地说到:“那年(1954年),您说要回韶山看看,如今真的回来了!”

毛主席亲热地拉着毛继生的手说到:“我离开韶山几十年哒,这次回来,要同乡亲们会一会面……”

当天晚上,毛主席还请来其他干部,了解当地的情况,包括韶山有多少党员、有多少支部,以及生产发展情况、群众的生活状况、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等等。

就在毛主席问的兴浓,干部们回答的热烈之际,房间里的电灯突然熄灭。

当时,韶山还没有通电,是用临时借来的一台旧的柴油机发电的。

因为这台发电机有些陈旧,再加上工作人员紧张,导致出现了故障。无奈之下,毛主席只能结束工作,提前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群众交谈

第二天早上五点左右,毛主席早早起来,独自一人离开房间,朝着故居的方向走去。

工作人员发现后,赶紧追了上去。

给父母献上几支松树枝,恭恭敬敬鞠了三躬,在坟头伫立默默一会儿之后,毛主席便朝着另一个方向,往山下走。

一旁的工作人员赶紧跟上去说到:“主席,这边没有路,不好走。”

毛主席却不以为意:“路不就是人走出来的嘛,越是不好走的地方,我就越要走。”

说着,毛主席继续往前走。由于下山的路很陡,容易摔跤。警卫员赶紧走上前,准备搀扶毛主席。

谁料,警卫员还没有扶到毛主席,就一脚踩空,重重地摔了一跤。

毛主席见状,赶紧扶起警卫员,笑道:“你们看,被扶的人没有摔跤,扶别人的人反而摔跤了。”

虽然前一天晚上,毛主席已经从干部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但是毛主席很不满足。

于是,下山之后,毛主席便来到了农民李文贵的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父母坟前

李文贵既是毛主席的邻居,两家还有点“交情”。

青年时期,毛主席在长沙读书时,李文贵的父亲,还为他送过行李。

此次毛主席回来,李文贵从未想过,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会来自己家里。

因此,当毛主席到来时,李文贵正在屋前埋头干活。毛主席站在李文贵的面前,李文贵抬头看着毛主席,因为过于出乎意料,一时竟然呆住了。

毛主席亲切地伸出手,与李文贵握手。李文贵起初担心自己的手太脏,不敢将手伸出去。

犹豫之间,他最终还是将手伸了出去。毛主席用自己温暖的大手,紧紧地握住了李文贵又黑又粗壮的手。

握手结束后,李文贵还没有从吃惊中缓过来,呆呆地站在原地,甚至忘记请毛主席进屋,也没有搬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抽烟

还是在身边人的提醒下,李文贵才反应过来,赶紧搬来一条长凳,请毛主席坐下。他也顺势坐在毛主席的身边。

坐定后,毛主席亲切地拉着李文贵的手问道:“你们的生活怎么样?一天要吃多少粮食?”

随后,毛主席看到旁边的一位农民,面黄肌瘦,整个人没精打采,又问李文贵:“他怎么这么刮瘦的?是不是有什么病?”

李文贵回答后,毛主席关切地说到:“你们要照顾他好好休息,只能让他做些轻微劳动……”

从李文贵家里出来后,毛主席与周小舟等人边走边谈,继续往前走。来到谢家屋场门口后,毛主席突然停下来问道:“附近有没有食堂?”

“这里就是食堂。”一位工作人员边说边用手指了一下。

“我正好要去食堂看看!”说着,毛主席大步流星地走进食堂。

这个房子的主人是毛霞生,这天一大早就下地干活了。得知毛主席来自己家了,毛霞生把手里的锄头一丢,火速跑回家。当时,他穿着短裤,脚上的泥巴甚至都没来得及擦干净,就走进了堂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大家在一起

毛霞生搬来一个木靠椅,请毛主席坐下。毛主席指着椅子,却对毛霞生说道:“你是主人,应该你坐!”

说着,毛主席坐在了一旁的长凳上。随后,毛主席询问了毛霞生以及当地一些老人的情况:“你们这个房子,能住多少家?”

“13家”毛霞生回答道。

毛主席继续说道:“这里原本只住3家,现在怎么能住得下这么多人?我那里还有房子,可以住人嘛。”

“你那个房子,是要供群众参观的,不能住人!”

毛主席说:“这有什么关系嘛。参观住人两不误嘛!”

说着,毛主席顺手摸出一支烟,递给毛霞生,同时也给自己点燃了一根烟。就在毛主席亲自给毛霞生点烟时,毛霞生紧张极了:伟大的领袖竟然给自己点烟了!

由于过于紧张,毛霞生的手一直颤抖,导致那只烟半天点不着。

此时,毛主席对毛霞生说:“不要紧张,自己人嘛。怕啥子,我以前经常到你家玩,还抱过你咧,你还尿湿过我的裤子。”

毛主席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毛霞生的紧张情绪,也逐渐散去。

他憨笑着看着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暗自观察毛主席香烟的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一为汤瑞仁

原本他以为,毛主席这样重要的国家领导人,抽的烟肯定是高级货,但让他意外的是,毛主席抽的烟,竟然也是一毛五分钱一包的“珞珈山”。

聊天中,毛主席问了大家食堂的管理问题,以及每人每餐吃多少粮食。

得知大家每人每餐一缽,有的人三两、有的人四两或者五两后,毛主席继续追问道:“够不够吃啊?”

有人回答道:“有的够了,有的不够。”

“你们说每人每餐一缽。如果家里来个客人怎么办?比如你们的姐姐、舅舅……那不只得回家吗?”

毛主席话音刚落,人群中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立马回答道:“客人自己带来!”

毛主席循着声音,转头看向那个妇女:“你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的呀?”

“我叫汤瑞仁,在食堂当炊事员。”这名妇女回答道。

毛主席幽默地说到:“是喝芋头汤的那个汤吗?名字蛮好听的。”

紧接着,毛主席玩笑道:“你当炊事员贪不贪污呀?”

汤瑞仁赶紧回答道:“主席,我不贪污!”

“不贪污就好,受人尊敬!”毛主席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随后,毛主席发现汤瑞仁的脚上穿着一双皮鞋,便继续问她:“你爱人在哪里工作呀?”

周围有人抢答道:“她爱人在部队里工作,现在是中尉!”

汤瑞仁的丈夫叫毛凯清,他的祖上与毛主席家是邻居,关系很好。毛主席早年在韶山的时候,还曾给他们家送过米,砍过柴。

1944年左右,汤瑞仁嫁给了毛凯清。当时,毛主席已经离开了韶山。

婚后没多久,毛凯清就与弟弟远离家乡,投身革命。这一走,就是八年之久。

期间,汤瑞仁一直没有毛凯清的消息。

韶山冲闹饥荒时,十几岁的汤瑞仁就像其他青壮年一样,加入“送柴大军”。她将山里的柴砍下,爬山越岭20多里,送到集市上去卖。一车柴,大概有两百斤重。

换回粮油后,她又赶回家洗衣做饭,照顾老人。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分到了土地,但丈夫依旧没有音信,公婆卧病在床,汤瑞仁除了照顾家人,还要独自耕种四个人的田地。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汤瑞仁从未向困难低头。她与村里有相似困境的姐妹们说好:要相互帮助,多打粮食,支援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瑞仁在劳作

于是,她们组成了中国农村最早的“互助组”,在相互帮助之下,有了好收成,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她们坚信:男人能够种得好的田,女人同样可以。

但是,在汤瑞仁乐观、努力生活的时候,意外却不幸降临。

一天,汤瑞仁正牵着牛耕田,在牛停下后,她挥鞭吆喝,牛突然开始狂奔,最终导致耙土的铁耙齿,将她的左腿戳了个对穿。

在极度疼痛的情况下,汤瑞仁咬紧牙关,将扎穿左腿的铁耙齿用手拔出来,然后再抓起一把泥巴,压在伤口上。随后拄着一根扁担,一步步爬回家。

在家休息没多久,伤口还没好全的情况下,汤瑞仁又重新下地干活了。

这些年,她独自守着这个家,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虽然是个弱女子,但从不落于人后,村里人因此都说她是韶山冲的“铁娘子”。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念旧情的人。在汤瑞仁生活困难的时候,毛主席曾自掏腰包,给她寄去8丈咔叽布,让她给家里人做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55年,汤瑞仁终于收到了消失8年的丈夫的信件。原来,毛凯清参加了湘西剿匪战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还在战场上荣立二等功,是最后一批归国的志愿军。此时正在东北担任教官。

得知汤瑞仁丈夫的身份,毛主席幽默的说到:“那你是军官的堂客喽!”

看着汤瑞仁怀中抱着的孩子,毛主席亲切询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汤瑞仁介绍了孩子的名字后,便让儿子叫毛主席“爷爷”。毛主席连忙说道:“不可,不可。按辈分,他还是我叔叔哩!”

一直以来,毛主席都非常注重辈分称谓。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比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还要年长几岁。但毛主席却要求儿子称呼李银桥为“叔叔”。

因为,李银桥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

对于其他工作人员,同样如此。有的工作人员只比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等人大几岁,李敏依旧要称呼他们为叔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李银桥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要求儿女,是出于对工作人员的尊重。

听到毛主席的话,汤瑞仁赶紧说到:“主席,您是大官儿,不能这么叫。”

毛主席却笑道:“你这个奶奶就见外了,当多大的官儿,也不能忘了祖宗,不讲辈分啊!”

分别前,毛主席还叮嘱汤瑞仁:“孩子是革命军人的后代,长大了就去当解放军……”

后来,汤瑞仁专门将儿子的名字改为毛命军。而毛命军14岁时,在母亲的殷切希望中参军。

临行前,汤瑞仁告诉儿子:“当年你爸爸参军,成了战斗英雄,你也要像爸爸一样,为毛主席家乡争光!”

期间,毛命军先后进入“黄巢岭英雄连”以及“三八线尖刀英雄连”。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毛命军写信告诉母亲:不会给毛主席的家乡人丢脸,已经做好了牺牲在战场上的准备!

而毛命军的这句话,也是他母亲汤瑞仁践行了一生的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瑞仁

不能给毛主席丢脸

毛主席去世后,韶山成了旅游景点,很多人慕名前来怀念毛主席。

随着旅游业蒸蒸日上,再加上当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鼓励经商。于是,汤瑞仁有了做生意的想法。

1984年的一天,她用一块七毛钱,买了两斤绿豆、一斤白糖,再加上自家的大米,凌晨五点起床,煮了整整四个小时,熬出两大桶绿豆粥,来到毛主席故居附近,游客的必经之路摆摊。

由于当时韶山还没有人做这样的小生意,汤瑞仁也觉得心里不踏实,不敢叫卖。看到村里人路过,还会躲在草丛中。

但是,因为游客比较多,有人主动上前询问价格。汤瑞仁直接表示:“我没做过生意,你们看着给吧。”

游客尝了一碗汤瑞仁的绿豆粥后,觉得味道非常不错,便告诉了周围的人。于是,立即有20多个人围上来,要买汤瑞仁的绿豆粥。

就这样,大家你一碗、我一碗,仅仅两小时,汤瑞仁的一大桶绿豆粥,就卖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韶山毛主席故居

当天回家后,汤瑞仁经过清点发现,自己短短时间内,竟然赚了3块多。这更加坚定了汤瑞仁做生意的想法。

但很快,村里就有了不好的声音。有人觉得,作为毛主席的家乡人,做这样的小买卖丢人。

汤瑞仁虽然压力巨大,但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是好事一件,并不丢脸。于是,她的生意越做越大。三年时间里,她赚了三万元,是韶山农民中的第一个万元户。

1987年,汤瑞仁迈出了更重要的一步——“毛家饭店”开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人,陆续走进她的饭店,品尝毛主席爱吃的家乡菜。

时至今日,毛家饭店在全国已经有300多家的门店。但几十年来,汤瑞仁常常告诉自己:“我是沾了毛主席的光,不能丢了他老人家的脸。”“做人做事,要秉持讲良心、讲道德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因此,几十年来,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在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一万元后,汤瑞仁就资助了韶山20多个小朋友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二为汤瑞仁

1996年,汤瑞仁又拿出10万元成立教育基金。多年来,她已经资助了数千名学生。受助者中,已经有人到国家卫星基地工作了。

除了捐款助学,汤瑞仁还有一个规定:在毛家饭店中,下岗职工、退伍军人以及贫困家庭子女,要占整体员工的70%以上!

另外,汤瑞仁还与毛主席故居的警卫班战士们,结下深厚友谊。她资助他们上学,帮助他们添置学习以及生活用品。

在他们深夜急病送医,交不上医药费的时候,汤瑞仁也会二话不说,让女婿赶到医院送钱救急等等。

虽然事业很成功,但汤瑞仁不喜欢被人称为“企业家”。她说自己只是个小小的个体户。毛主席说要为人民服务,而她也是人民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