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一名来自仪阳街道卫生院的普通家庭医生。我的日常工作是典型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门诊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收住并治疗入院患者,执行家庭医生的随访巡诊,以及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居家诊疗服务。无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几乎全年无休,一年中大约有350天都可以在岗位上找到我忙碌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居家长护险服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忘的案例。李南阳村的脑瘫患儿,由于全身肌张力高,走路时不稳定,容易摔倒受伤。在我们的一次入户服务中,他不慎从车上摔下来,倒在了地上。当时把患儿奶奶吓坏了,手捂着胸口不能动。我们见状先扶老人坐下,又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手脚僵硬的患儿扶起来。查看情况后,对伤口进行了消毒和包扎。并安抚老人为其测量血压,口服药物,等他们平稳,我们才离开。后续定期为他换药,直到伤口愈合。老人拉着我们的手一直说着谢谢。由于患儿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我们团队还特别注意不干扰他的康复治疗,总是选择在周末下班后去服务,以免影响他的治疗计划。即使在他接受手术期间,我们也保持电话联系,告诉家人我们可以随时上门换药、拆线,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仪阳社区的乔先生,他在上级医院完成治疗后带着尿管回到家中,导尿管需定期消毒。我们团队教会了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如何冲洗膀胱,以及如何在需要拔除导尿管前进行膀胱功能锻炼。当需要拔除尿管时,我们立即上门免费提供服务,省去了他们再去医院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服务于签约居民时,我常常感受到点滴见真情。一个星期六的傍晚,我的签约居民西鲍村的赵先生打来电话,焦急地告诉我:“赵大夫,我的嘴歪了。”赵先生是一名低保户和残疾人,他独自居住在老村里。通过电话询问后,我初步判断他患的是面神经炎,并非脑梗塞,这让他松了一口气。我立即安排他到理疗科和综合病房接受治疗,第二天就顺利入院。同时,我还联系了民政部门,确保他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激动的赵先生说不出话来,我对他说“安心养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每当听到”噹~噹~噹~”的拐棍声,我就知道是我的签约居民80多岁的林大爷来了(他腿脚不便,视力和听力都有所下降)。我会赶紧出门迎接他,帮助他办理就医手续,问询、开药、缴费、拿药,然后送他离开。这些简单的举动,对林大爷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这些就是我的日常,我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我相信,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汇聚成了守护社区健康的重要力量。每一次贴心的服务,每一个温馨的问候,都在默默地温暖着居民们的心。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伟大团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更为能为社区的健康贡献绵薄之力而感到骄傲。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