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孝不死,卧龙不出。”作为近些年来网络中对于三国讨论中的一个话题。

一个是追随曹操创下基业的曹魏军师;一个是有着卧龙之称的蜀汉丞相;二人生平没有见过一面,却引起了如今不少人的对比。

那么郭嘉是否真的有那么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又能否和诸葛亮一较高下?

01天才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嘉,字奉孝,生于公元170年,卒于207年,享年仅38岁,这样的寿命确实算不上长,所以这也是许多人哀叹其英年早逝的原因。

不过虽然郭嘉逝世的比较早,但是却还是留下了不少的“高光时刻”。

相较于诸葛亮,郭嘉更早的活跃于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的时代,在其年轻之时就曾经隐姓埋名,结交各种的英雄豪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年时,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于是他便找荀彧推荐一位能够解体的谋士,而恰好郭嘉与荀彧为好友,于是便将其引荐给了曹操。

而在二人见面之时,郭嘉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预料到曹操具有十胜,而袁绍则有十败,并认定曹操一定能够成就大业。

也正是这样的一番论述,深深的引起了曹操的欣赏,并将郭嘉引入到了自己的麾下,甚至专门设立了军师祭酒的官职,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嘉首次的“高光时刻”是在“东征吕布”的时期,当时吕布军固守下邳,致使曹操军久攻不下,甚至想要撤军。

而此时郭嘉站出来以过去项羽为例,直言项羽过去是只顾勇猛而缺乏谋略,而吕布此时多次战斗均失败,士气必定早已消耗殆尽,所以劝曹操要乘胜追击。

曹操在听到后认为很有道理,便继续加大了进攻,并采取了“水淹下邳”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吕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郭嘉还向曹操表示,要尽快除掉刘备,认为他并非常人,一旦放走之后必会成为“几世的祸患”,而曹操当时并没有采用,结果最后当刘备再次成事后又后悔没有听取郭嘉。

接着在曹操统一北方之时,都有郭嘉在背后出谋划策,确定了许多的大战略方针,先后在官渡之战、讨伐袁谭、袁尚等战争中做出了出色表现。

最后则是在曹操决定远征乌桓时,郭嘉在众多大臣的反对中站在了支持曹操的一方,并成功帮助曹操平定了辽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由于此时的他因为突然病重,在不久后便撒手人寰,所以“遗计定辽东”就成为了这位“天才军师”的谢幕时刻。

可以看出郭嘉在大战略方针上确实有很多精准的见解,也是曹操早期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那么他是否真的能和诸葛亮比呢?

02谋士对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郭嘉去世过早,所以诸葛亮和郭嘉并没有真的进行过对决,那么如何才能去对比二位呢,我认为就要看在有限的时间中,各自所做出的贡献了。

郭嘉作为曹操谋士可以从196年提出“十胜十败论”开始,一直到207年“遗迹定辽东”结束,大概为10年左右。

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诸葛亮这边来看,诸葛亮出山时正好是郭嘉逝世的同一年——公元207年,也正是在此时他提出了隆中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的刘备相比与过去的曹操可以说相差甚远,甚至只能依附于刘表的麾下,而在诸葛亮的领导指挥之下,刘备率先站下了脚跟,并在之后应对曹操大军的进攻中,“携民渡江”组建起了自己的早期势力。

紧接着诸葛亮提出了“联合东吴”的战略,并在双方的合作之下于赤壁之战取得极大胜利,接着又跟着刘备参与了益州之战、汉中之战。

从207年出山,到218年的十年间,刘备在获得了诸葛亮之后,从当初的依附他人,四处奔走的小势力,逐渐演变成为了占据益州与荆州的雄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在与当时已然雄霸北方的曹操方面,还打的有来有回,在赤壁之战、汉中之战中均以胜利而告终。

如果从诸葛亮和郭嘉各自的初始难度来看,在同样的时间段下,诸葛亮对于刘备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比郭嘉要更加的大。

更何况虽然都为顶级的谋士,但事实上二人的工作并不一样,诸葛亮更偏于和刘备的“合伙人”,更加侧重于大战略和内政等各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郭嘉作为曹操器重的臣子,绝大多数都是随军当做军师,制定战术和战略计划的一份子。

另一方面就是学识了,郭嘉留下的作品着实太少,而诸葛亮对于文学、工程、绘画等各方面均有涉猎,如此一比就更加显得有些差距过大。

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郭嘉去世过早的原因,那么是否真是如此吗?

03后世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如今人们这么热衷于要找人和诸葛亮对比?

其实就是从侧面肯定了诸葛亮的成就,毕竟在漫长岁月的变化下,孔明已然成为了一个“智慧”的象征,在人们的眼中总是“算无遗策”。

而这样的形象自然就会引起许多人来进行对比,甚至希望是能压对方一头,所以如郭嘉、法正、贾诩、司马懿等三国谋士,都会有人称要比诸葛亮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事实就是,诸葛亮本人确实有缺点,甚至在之后的战略中失败很多,用错人、用错战略也是时有发生,但是却从未有任何一个谋士能有像他一样的成就。

原因其实很简单,智谋无双的人在历朝历代有很多,在三国这样一个时期更是不缺乏,但是如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却少之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丞相的他已然是万人之上,甚至连皇帝连事事听从他的指挥,但是诸葛亮却依然坚守自己的本职,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处理,即使到死也在为国贡献自己。

蜀汉后期的境况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烂摊子,而再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甚至能够聚集力量进行北伐,以最为贫瘠的地方,同曹魏和东吴分庭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在诸葛亮的领导之下,蜀汉的经济发展迅速,并且还建设了多种的水利工程,增加了良田的数量,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的无数年中,他的事迹依然被不断传唱,这样的成就是无数谋士都没能企及的,这离不开时代的缔造,但也是其个人自己的能力。

或许历史上会涌现无数的“顶级谋士”,但是“诸葛亮”却已经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标志了。

信息来源

[1] 淮安政法 2023-03-09 - 曹操的“首席参谋”——军事秘书郭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