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端、最前沿,如何调动社会“细胞”活跃度,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有力举措。党建引领下,如何有效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在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该辖区通过从小处着眼,于末端发力,聚焦小切口、微实事,通过院落“红管家”,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单位供图

院落“红管家”,担当党员教育理论轻骑兵

为分发挥院落党建链接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有效破解社区党组织“集中开会难、活动开展难、学习培训难”的问题,街道坚持把党员教育阵地延伸至院落、楼栋。院落“红管家”作为居民与社区的“传声筒”,在政策宣传、理论宣讲等方面发挥着“头雁”效应。

白沙井社区红龙庙小区院落坚持每周一的学习模式,已经长达六年之久,获评了全市离退休干部主题党日精品案例二等奖。红龙庙庭院中的院落“红管家”肖然,就是庭院讲堂的骨干力量。2012年从原长沙市鞋帽公司下岗后,因身患疾病一直未能再就业。退休后,她坚持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先后被推选为红龙庙小区的党员中心户、院落“红管家”,多年来,无论严寒酷暑,每个礼拜的周一她都会组织院落的党员、群众在25栋党员户外庭院开展集中学习。时间历久弥新,学习活动由最初的电话邀约,变成了主动参与,由最初的三名党员参与,到现在的几十名党员群众旁听,无论是党的政策方针,还是国际重要时事,党员群众都能在户外庭院获得“最新资讯”。自庭院讲堂成立来,肖然她们开展的“理论轻骑兵 一线微宣讲”微宣讲、微党课达二十余场,真正实现了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文杰记录居民反馈意见。单位供图

院落“红管家”,解锁老旧小区幸福密码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主要是针对3、4栋下水道经常堵塞的问题,想听一下大家意见,看如何更好解决这一难题……”在城南路街道熙台岭社区的29号院落,居民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埋头忙着记录居民意见的正是院落家“红管家”李文杰。

作为熙台岭29号院落的家委会成员,这些年,为了更好地管理好院落,李文杰前后没少忙活。原先的29号院子,基础设施特别差,许多原单位的老职工都相继搬出,院子逐渐成为没有人维护,生活垃圾没有人清理、晚上公共区域照明不足、安全监控存在死角等“老大难”问题长期无法解决,是典型的“三无院落”。

李文杰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围绕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发动群众自筹经费2万多元打造了无人值守的停车系统和监控室,让29号院子成为了熙台岭社区第一个无物业纯自治管理小区。自从打造了无人值守的停车系统后,李文杰的手机号码就被公示在院子门口,出入门禁有任何问题,大家都打他电话,就这样,他的手机成了24小时永不断线的热线。如今的29号院落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形成“有事院内议、有惑院内解、策在院内谋、治理齐出力”的共识。

“居民有社情民意、可以从公示牌或联系卡上联系院落红管家,这样就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社区动向,方面抒发民意,汇聚民智……”,熙台岭社区党委书记张艺,主动承担起了席草田双号小区的“红管家”职责,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她使出十八般武艺挨家挨户的上门做工作,顺利拆除了席草田双号小区共36户近800平米的历史违章建筑,并且实现了零补偿、零强拆、零上访。同时,她通过召开院落会议,多次协商研讨并带领居民自筹经费,自治管理,成功引进智能停车系统,让外来车辆停放得到有效控制,也让小区自有车辆停放不再“打游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落红管家张艺听取居民意见。单位供图

院落“红管家”,激发志愿服务新动能

来自天心阁社区自来水厂的院落“红管家”,凌捷,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位“热心肠”,作为院落“红管家”,她带动身边居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平安巡逻、文明创建、爱心传递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营造“人人服务、服务人人”共建共治共享浓厚氛围。

无论是在宣传廉政文化 “廉花艺术团”、传美德扬正气的“微宣讲团队”、致力传播民乐文化的“新民乐团”、为社区平安和谐稳定奉献力量的“巡街六组”、讲文明传文化的“义务导游团”等志愿服务队伍中总是积极参与,模范带头。推动了社区治理创新,弘扬了正能量,成为社区老街里一抹最美的五老“志愿红”。通过院落带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场,参与志愿服务1600余人次。

居住在燕子岭7号一单元201室的孙嗲,由于身患疾病肌肉萎缩,没有劳动能力不能工作,也没有收入,子女也很少回来看望,家中长期无人打扫,孙嗲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院落“红管家”王丽云和李米沙得知情况后,化身志愿者经常为他送去食物和日常用品,并为他打扫房子,与他交流谈心,传递温暖,使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她们所做之事,虽不是光芒万丈,却始终温暖有光,他们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鼓励和带动了周边街巷、院落近百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

院落“红管家”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之路,倾注的是居民群众的集体汗水和智慧,党建引领下,他们将居民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实效清单”,通过“坐长板凳”“喝大碗茶”的过程,凝聚起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能量,大家在这里收获幸福与希望。未来,更多的精彩也将不断书写……(何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