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力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夯实学校硬件基础,持续扩大优质学校、优质师资、优质服务“三个覆盖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资源互融互通、教育教学提质增效,让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好上学”,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山东省教育示范市、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

建设高质量办学体系,确保最大限度整合城乡资源,持续扩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

以“固本强基、优质均衡”为目标,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畅通校际间交流渠道,推动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一是注重“科学布局”,建设八大教育园区。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办学,投资33亿元,规划建设北城、孟子湖、铁西3个城区教育园区和太平、城前、峄山、郭里、石墙5个镇域教育园区,推行“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办学,打造学段齐全、规模适度的精品学校,全市增加学位2.7万余个,在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实现教育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两规并行、互促并进”。二是注重“协同提升”,创新结对帮扶模式。坚持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启动第三轮强校扩优行动,城乡学校结成20个联盟,实现126所乡村学校全覆盖,实行钱、人、教育质量“三包”,推动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信息互通、师生互动,持续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在全市中小学校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汇聚各类优质教学资源3万余条,让学生共享学习名校名师课程。三是注重“资源均衡”,保障就近无忧入学。完善教师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流动,每年城乡、校际交流教师1000余人,让农村学生不用进城也能放心享受优质教育。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的传统招生模式,实施“阳光招生”“宽容招生”,划定35个公共招生区域,将4个城乡结合部乡镇部分村庄纳入城区学校招生范围,幼升小、小升初的学生可以就近、就中心学校上学,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

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育,确保最大力度提升教学水平,持续扩大优质师资的覆盖面

坚持把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关键,多方式招引人才,多举措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把关育强“引路人”,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充实高层次教育人才力量。严格落实事业单位(教育类)公开招聘工作,坚持倾斜农村、兼顾城区原则,制定教师补充三年规划,科学合理设置选聘资格条件,增加教师招聘的针对性。通过优才计划、校园招聘、公开招聘、青优计划、归巢计划等多种形式,招引紧缺、薄弱学科的优秀高层次教育人才186名、签约师范类高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人员60余名,持续壮大优秀教师队伍。二是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拔节成长。引导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子,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编写教案等各环节入手,帮助青年教师迅速熟悉教材、熟悉课堂、进入角色。坚持研教结合、以研促教,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联片教研、同课异构、反复磨课活动,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中坚、骨干力量,420名青年教师组建42个济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三是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全体教师梯次成才。创设“教学基本功获得者、学科优质课持有者、学科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杏坛名师、齐鲁名师、专家型学科带头人”8个成长梯队,构建自主研修、远程培训、校本培训、送外培训等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组织赴高校研修10批次、参训6500余人次,11人被评为省教书育人楷模、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齐鲁名班主任。

打造高水平教育环境,确保最大程度守护健康成长,持续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

聚焦新时代教育形势和师生所需所盼,不断抓投入、上硬件、补短板、强管理,深入推进信息化改革,建设暖心惠民工程,努力营造智能、安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真正让学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一是全力提升办学条件,配齐配强基础硬件。提升改造学校用电、消防、运动场、食堂、取暖消暑等设施设备,全市中小学校的校园网“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护眼灯、多媒体教室、“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创建1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学云平台应用试点校、16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智能化教学平台应用示范学校,2所学校获评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电厂小学在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创新案例展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二是全力满足学生需求,办实办好暖心工程。实施“校车惠民”工程,开通师生公交车61辆、专用校车49辆,覆盖13个镇街,服务38所中小学校、惠及4600余人,让学生上下学更省心。实施“爱心午餐”配送工程,城区学校实行统一配餐制,高中和乡镇学校实行食堂就餐制,采用“中央厨房+专用配餐车”供餐模式,加强“从采购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一中、二中食堂获评省中小学“星级食堂”。三是全力加强安全管理,织密织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万无一失”的责任意识和“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在全市城乡学校扎实开展应急演练230余次,有效提升校园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部门协调,常态化开展消防、防校园欺凌、防溺水、交通、食品、校园周边环境等系列整治工作,邹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获评“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