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克里米亚发起全民公投,超过96%的克里米亚民众投票决定加入俄罗斯,3月18日普京签署命令,派遣俄军进驻克里米亚,吞并了克里米亚。

俄罗斯依仗自己军事优势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2014年俄罗斯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在美国的推动下,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层层加码,从前期主要针对俄罗斯政府要员的制裁逐步扩大到对俄罗斯支柱产业的制裁——包括对俄罗斯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精准打击——禁止俄罗斯能源产业与金融机构在欧美市场融资,欧美国家禁止给俄罗斯能源产业提供设备与技术,限制俄罗斯能源向欧美出口。

按:俄罗斯天然气与石油产业技术与设备对外部依赖程度非常高,其中80%—100%的油气开发件、70%的涡轮机与锅炉、50%—60%压缩机、20%管道、80%的大陆架开发技术都依赖进口,而进口对象主要就是美欧国家。

俄罗斯金融产业对欧美资本依赖程度也比较高,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俄罗斯主要银行有近40%的资金都是通过在欧美金融市场融资来获得。

包括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

包括对俄罗斯能源与金融寡头进行制裁——冻结资产、签证限制、禁止欧美公司与寡头企业进行交易等等。

美欧这一系列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俄罗斯主权货币卢布汇率暴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从33卢布兑1美元迅速贬值到68卢布兑1美元,贬值率达到103%!

俄罗斯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其进出口总值占GDP比例接近50%,包括肉类产品、民生轻工业产品、能源设备与技术都严重依赖进口。

所以汇率快速贬值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飞涨。据俄罗斯央行统计,2014年11月俄罗斯通胀率达到9.4%,到了2015年3月,通胀率迅速上升到16.9%,也就是说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不到一年时间,俄罗斯老百姓的财富就打了83折。

汇率暴跌严重影响到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公开承认,卢布贬值已经超过经济与民众能够承受的“舒适线”。

问题还不仅如此,因为主权货币汇率大幅度贬值还导致俄罗斯进出口大幅度下降。

2014年俄罗斯进口贸易额为7939亿美元,同比下降5.7%,2015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为5304亿美元,同比下降33.2%。

与此同时,就是资本拼命从俄罗斯出逃,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资本流出金额高达1541亿美元,随着俄罗斯出台一系列反制措施,2015年俄罗斯资本出逃现象有所缓和,该年资本外流为569亿美元,2016年资本外流是530亿美元。

那么大家知道俄罗斯出台什么样的反制措施缓解了资本外流吗?

就是普京对外流资本实施大赦!当时俄罗斯政府规定,只要资本回流俄罗斯其一不征税,其二不追究其前期责任——也就是说,只要从俄罗斯流出的资本能回来,不管你是合法还是非法的资本一律不追究任何责任。

即便如此,俄罗斯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之后,俄罗斯GDP增长率从2013年接近2%一路下滑,2015年掉到-1.97%,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0.33%,可以说俄罗斯为了吞并克里米亚在经济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根据联合国不同口径的统计,美欧国家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损失从2800亿美元—5000亿美元不等,而美国付出的代价则只有1000亿美元。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美国每年GDP是20万亿美元,几年时间为了制裁俄罗斯损失1000亿美元不过毛毛雨,而俄罗斯GDP只有1.5万亿美元左右,付出2800亿—5000亿美元堪称伤筋动骨。

以上宏观的数据可能一般人没啥感受,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个微观的案例,让大家看看在美欧经济制裁的剿杀下,俄罗斯对外贸易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

这个案例就是201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

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中俄就天然气协议谈了整整18年,之所以一直无法落地,主要是在核心条款上双方诉求差距极大,包括——

首先是价格问题。

俄罗斯要向东亚中日韩供应天然气就要修建穿过西伯利亚漫长的管道,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太大,所以俄罗斯向东亚国家供应天然气价格要求很高。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2014年6月9日消息,日本计划建设俄罗斯至日本的天然气管道,进口俄天然气。对此,俄一官员称,俄对日出口天然气价格以每千立方米500美元为基价进行讨价还价。

当时俄罗斯对中方报价也是要求按照500美元价格为基础进行谈判。这个价格大大超越了中方心里底线,中方则要求按照俄罗斯给欧盟供应天然气的价格(大致是每千立方369美元)作为基础谈判价格。

俄罗斯认为当时给欧盟供应天然气不需要建设太多基础设施,也就是给欧盟供应天然气不需要摊销太多的基础设施费用,而给中方供应天然气显然不可能执行欧盟价格标准。

其次是管道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关于天然气协议的谈判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不大,所以俄罗斯提出一个分支方案——把供应欧洲的管道建一个分支作为西线传输给中国西部地区,把供应日韩的天然气管道建一个分支作为东线传输给中国东部地区。

中国反对这个“分支”方案因为这个分支方案未来可能有许多说不清的麻烦。比如,在天然气需求旺盛的时候,你一个管道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届时你“优先”保证谁的供应?你会不会拿这个“优先供应权”向我们索要额外的好处?

所以中方坚决要求俄罗斯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必须是单独建设的专用管道,这个管道不能再给其他国家供应天然气,这个管道必须绕开蒙古直通中国。当然,这个管道建设费用只能是俄罗斯买单。

当时俄罗斯也不同意专线的方案,因为为中国建一条专用管道投资巨大。

但是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美欧制裁下,欧盟不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俄罗斯最大的亚洲客户日韩也掉头向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

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汇率大贬,进出口缩水,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就成为俄罗斯稳定经济唯一的救命稻草。

2014年5月20日,中俄终于签订天然气协议,中国官方评价是“互利互惠双赢的协议”,外媒评价是“俄罗斯做出了重大让步”,中国比较刻薄的网友评价是“俄罗斯签订的城下之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新华网)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协议的具体条款。

首先是价格,以供气30年,每年380亿立方米,总额4000亿美元推算,成交价在3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这个价格比俄罗斯向欧盟供应天然气的价格还略低。

最关键的是,中俄天然气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要根据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下浮动,而挂钩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是天然气而是石油!

目前国际能源市场是啥状况?

石油供大于求,天然气求大于供!当然,从长期趋势来说,天然气早晚也会如同石油一样供大于求。

但是从现状而言,一个求大于供的能源价格与一个供大于求的能源价格挂钩怎么看也是中国占了大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2014年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跳水以来,这一两年大致在40—70美元的价格区间震动。因为油价一路走低,导致俄罗斯给中国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也一路走低。

2014年5月油价是110美元/桶,当年俄罗斯供应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是350美元千方,2019年国际油价跌到62美元/桶,所以,2019年的俄罗斯天然气价格也跌到199美元千方。按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5元左右计算,1立方天然气才花1.3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比中亚各国(管道投资很少)供应中国天然气价格还更为便宜——哈萨克斯坦供应中国天然气是1.44元人民币1立方,乌兹别克斯坦是1.58元,土库曼斯特是1.76元。

所以,俄罗斯天然气卖给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跳楼白菜价。

然后是管道。

这次俄罗斯终于松口愿意为中国建一条专用管道——不过俄国人为了省钱,这条管道要从蒙古穿过。

中国再次坚决反对这个过境蒙古的管道方案。中国的理由也很充分,乌克兰是欧美忽悠地顶在一线的反俄急先锋,蒙古呢?也是被美国忽悠的反那啥急先锋(2014年时候蒙古对中国不大友好)。

当年俄罗斯为了省点钱,打算建一条通过乌克兰向欧盟送气的天然气管道,最后乌克兰找了多少麻烦?现在你建一条过境蒙古的天然气管道,难道你希望未来再来一个亚洲版的“乌克兰”事件?

为了子孙后代省点麻烦,还是绕过蒙古建一条专用管道吧!缺钱?我们可以预付一笔天然气购气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天然气管道(来源:新华网)

就这样,最后中俄在2014年签订了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出于对俄罗斯财政窘迫的体谅,中方预付了一笔购气款作为建设管道的费用,作为交换,俄罗斯同意在未来购买天然气时中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部分购气款,并且这个份额逐年提升。

你看看,在欧美国家的经济制裁下,俄罗斯国内经济压力确实太大,所以不但完全接受了中国前期所有诉求,甚至还做出更多的重大让步——价格与石油挂钩,结算部分使用人民币。

按:目前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达到14.7%,是全球所有国家央行外汇储备人民币占比最高的国家。

过去几年国内很有一批普京的粉丝,因为普京在对外关系中完美演绎了一个硬汉形象,一言不合都是直接动武,很少妥协抗议——打格鲁吉亚,打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出兵叙利亚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俄联社)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俄罗斯对外塑造的强硬形象为此付出了多么惨重的经济代价!

孙子兵法有句名言——“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现在大家是不是有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