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青年叫张东友,40好几的年纪了,却依旧跟社会上的小年轻一样当个“混子”,不仅没有正经工作,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1990年,他因为赌博和他人发生口角,进而将对方打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执行。

经历这件事情之后,张东友不仅没有悔改,踏踏实实地找工作,反而变本加厉,想要一夜暴富,还因此制造出了一场“惊天大骗局”。

90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家基础建设蓬勃发展,钢材的需求日益激增,于是,张东友梦想着通过倒卖钢材赚大钱。

于是,他把主意打到了每天都要经过的秦皇岛142号大桥,想着反正大桥也是闲置着,如果能把它卖掉,钢材不就有了吗?

这座大桥因位于第142号铁路路段而得名,它原是一座备用桥,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桥全长147米,是一座钢梁结构的现代化桥梁,桥体钢梁重达600吨,据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曾妄图炸毁桥梁,但因桥梁太坚固而没有得逞。

后来,142号大桥旁边新建了一条铁路,此桥也因此废弃多年。

有了卖桥的大胆想法后,张东友开始对外宣扬,说他手上有一座“废弃”桥梁,上面的钢材可以便宜出售。就这样,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招摇撞骗,还真就有人相信了他的谎言。

1990年6月,张东友几经周折,找到了一家名叫开平人民法院劳动服务的公司,该公司的康经理在听说张东友手上有钢材,而且价格还特别便宜时,表示十分感兴趣。

康经理盘算着,从张东友手上以800元/吨的价格把钢材拿下来,转手再以2倍的价格卖出去,一进一出就有几十万元的差价,这么好的事情可不能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合同协议,卖给金发实业公司的价格是1550元/吨,总利润52万元,交易完成后康经理这边可分得21万元,余下31万元则是给张东友的买货款。这个利润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两家公司仅仅凭借张东友一人之词,在还没有办理任何拆桥手续的情况下就签署了142号大桥施工拆迁协议。

可是拆桥需要“拆桥许可证”,这个要从哪里弄呢?

其实张东友对拆桥有哪些手续、流程完全不懂,但面对着巨额货款,他也是豁出去了,他一面谎称自己有办法弄到手续,一面到处找人打听。

在劳服公司康经理和金发公司王经理的多次催促下,张东桥声称要去秦皇岛才能办理手续。

他先是找到了秦皇岛车务段,谎称自己是段长亲戚,但当时由于段长不在,他的伎俩没有成功。于是,张东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又跑到街市上买了一身廉价仿制警服,并配了一把仿制五四式手枪,装扮成民警的样子,找到了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三处秦皇岛贸易公司卢经理。

卢经理最终在张东友许以合同金额10%的酬金诱惑下,以铁一局三处名义与开平法院劳服公司签署了拆桥合同。

就这样,胆大包天的张东友凭着一己之力,就成功将国家的大桥给卖掉了。

而这边,金发公司看着一切手续都已办理妥当,以为万事大吉,开始鸣鞭放炮,队伍进入桥梁开始了拆除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还是为时已晚,大桥的部分钢梁已被切割,此举给铁路运输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7万多元。

1994年10月28日,张东友被法院裁决为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张东友不服,觉得量刑过重,提出了上诉,终被驳回,维持原判。

至此,这一场闹剧终归是尘埃落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白白掉馅饼”的好事!假如当时人们的法律意识能更强一点,管理更严谨一点,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闹剧,骗子的伎俩也就无法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