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洞天上下烟霞里,溪水回环图画间”,阳羡风光优美,南宋抗金名将李纲钟情此地风光,曾与友人相约“结庐终欲老疏顽”。

退休后,临水结庐,比邻而居,寄情山水,诗酒唱和,这悠闲惬意的生活,有谁不爱呢,李纲之前的苏轼,亦有结庐终老只愿。

苏轼与阳羡的缘分,始自进士及第时的那场琼林宴,彼时,苏轼与阳羡的蒋颖叔、单锡同桌而作,从蒋颖叔那里得知阳羡之美。

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滞后期”,而后,一见如故的三人遂结为莫逆之交,并有了退休之后结庐阳羡、比邻而居的约定。

后来,苏轼还托蒋颖叔在阳羡的黄墅村购下二百余亩田产,熙宁七年(1074年)正月,与卖家吃了“买田成交酒”。

元丰八年(1085年)五月,从黄州归来的苏轼在阳羡又购得一处田产,还在蜀山购地筑草堂,并将家安顿了下来。

可没过多久,苏轼就被召回朝,不得不告别阳羡,携家带口地返回京城,但是,阳羡终老一直是他最执着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宋 苏轼《浣溪沙·送叶淳老》

简译

我在阳羡买了田,你在姑苏置了地,又在杭州相逢,这是前世结下的缘分,不要再有离别,免得我登楼怀念老友。

让我去担任洞霄宫提举,而你就留下来作杭州太守,这样,我们就可以故旧依旧,在杭州,我们的同年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析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府,叶淳老时任两浙路转运副使。

叶淳老就是叶温叟,字淳老,苏州人氏,与苏轼同年考中进士,故称同年,彼此间情谊深厚。

苏轼与叶淳老同龄,志趣相投,二人田产分别在阳羡(宜兴)和姑苏(无锡),仅咫尺之遥。

所以,他们希望致仕后比邻而居,毕竟,在杭州,象自己和叶淳老这样的老朋友也没有多少。

可是,苏轼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正月,叶淳老被调任为主客郎中。

叶淳老要回朝了,宦海沉浮,世事难料,谁知道再见何时?苏轼纵有不舍,也只能为其饯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浣溪沙·送叶淳老》,就是苏轼为挽留叶淳老而作,情感真挚,写尽了殷殷期盼之情。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上片写彼此之间的缘分,同榜及第,同年而生,同在苏浙为官,又同在此地购置了田产物业。

这不是缘分使然吗?人生迟暮,最希望的莫过于身边有老友相伴,所以,不愿意送友人离开。

莫教便唱水如天”之句化用赵嘏“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意不要唱感叹故人分离的诗歌。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下片写能让叶淳老留下来的办法,和对未来的展望,自己提举洞霄宫,让他来出任太守之职。

“洞霄”即洞霄宫,在杭州西南,宋代有“提举宫观”之名,坐食俸禄不管事,称祠禄之官。

为留下叶淳老,苏轼甘愿退居二线,腾出职位给他,这样就不会分别,能白头相对故旧依然。

上片写缘分,下片写挽留,苏轼此词不事雕琢,情真意切,语出自然,殷殷之情,令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说来也巧,熙宁八年,旧友章惇也在苏州修葺旧宅。

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而且,他还与苏轼相约,日后同游山水,诗酒唱和。

世事如棋,作《寄苏子瞻》时,章惇岂会料到,日后彼此会站在历史的对立面,越走越远呢?

其实,不仅章惇苏轼没能实现比邻之愿,蒋颖叔、单锡,以及叶淳老,也都没有等得到苏轼。

绍圣元年,新党执政,苏轼再度遭贬,七年后归来不久就病逝常州,阳羡终老终是成了遗憾……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前文说到的李纲,也未能实现致仕阳羡的心愿,五十八岁就郁郁而终。

买田阳羡,苏轼除了为无锡留下了一个成语故事,和挚友情深,还满载其坎坷一生的意难平。

参考文献

《宋史 苏轼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