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宇谦 严艳 周冰莹)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一首童谣带领雨湖区梅花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了中医药的世界。

6月12日,为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湘潭大学中医药志愿宣讲团在梅花小学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知识宣讲。

活动开始前,宣讲团成员结合孩子们爱玩、好奇的性格,准备了健康知识手册,制作一系列中医药动画短片,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中医药的历史、原理和临床应用。动画运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声音效果,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小朋友在看宣传海报 张雨涵摄

讲人曾晨曦向大家详细解释了这首童谣中的中药材的特性和功效,如芍药能散瘀通络、柔肝止痛,天麻则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加深大家对童谣和中医文化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曾晨曦教孩子们制作养生锤 张雨涵摄

曾晨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历史与原理。她提到,望闻问切最早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他在《难经》中写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她还用材料包向他们展示了简单的脉诊和手诊,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被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在互动环节,宣讲团策划了“闻香识药”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们亲自闻中药材的气味和观察其形状来辨识药材。活动现场,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抢着回答:“这是芍药!”“这是板蓝根!”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出了一种欢快而富有学习氛围的现场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宣讲团与梅花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合照 张雨涵摄

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授相对较少。这次宣讲,成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深化孩子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这不仅为孩子们普及了中医药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将茁壮成长,为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