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6月14日一早,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李伟琴正在门诊忙碌着。新桥桩子村的胡大爷,今年已70岁高龄,他常年饱受腰痛及左侧肢体麻木的困扰,既往有脑梗死、冠心病等病史,这次又因头晕头痛、口苦、双侧耳鸣、左下肢麻木伴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来到卫生院就诊。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李伟琴有了一个新“助手”——四川省首个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

据了解,6月12日,四川省首个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在绵阳游仙区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融入了上百位全国名中医的经验,拥有“覆盖六经、八纲、臓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类型”的庞大知识体系,能为医生提供“症-证-理-法-方-药”六大模块步进式引导,中医+AI,乡医也能变“名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4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李伟琴正在患者看诊。受访者供图

李伟琴一边询问一边将胡大爷的症状输入系统,在点击中医AI辅助诊疗按钮后,很快系统通过大数据整合给出了多种高度相似的病名、症状及多名中医大家的处方经验及用药。根据系统建议,李伟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综合评估后,最终为胡大爷开出了含有栀子、黄芩、杜仲等中药方剂。

“以前我们为患者开中药,多依赖个人临床经验及经方。现在,有了AI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它能在病症分析和药方配比上给出更科学的参考,让我们医生看病更加精准化,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方药。”李伟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辅诊页面。受访者供图

游仙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定富介绍,中医AI辨证论治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游仙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保证了诊疗的普适性和实用性,也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在游仙区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