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秒一个“包袱”

30秒一个“反转”

将几十分钟的剧情

浓缩在几分钟的剧集里

自去年以来

微短剧通过夸张的剧情冲突和

情感共鸣快速引发观众注意

受到各方关注

然而

诱导付费、恶意引流、三观不正 侵犯用户权益的事件也随之而来

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生效,明确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意味着微短剧行业已进入“强监管”时代。

微短剧存在

诱导付费、退费难、恶意引流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不少微短剧需要充值会员或付费购买才能观看全部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李先生表示,其家中老人因不熟悉手机操作,且易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的诱导,未注意到“默认自动解锁”选项,导致其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扣费。李先生曾发现老人为白狐短剧支付高额费用,才知道每解锁两三分钟就需要花费9.9元,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老年人在不知情情况下诱导支付。资料图片

不仅是老年人

很多年轻人也反映

自己看短剧付费时

经常遇到无法退款等情况

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短视频平台上观看了几集短剧后被告知继续看下去需要付费,因为开启了人脸识别快速付款,导致一下子被扣费300多元,成了VIP会员。当张女士想要退款时,却被告知已经看过剧就无法退款。

90后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开心短剧宝”APP花1元开通了会员试用,后来竟被扣了99元年会员,也找不到人工客服。

另外一位刘姓女士告诉记者,在某微短剧平台看了几集并充值后发现该平台剧少且更新慢。想联系客服退款,但根本找不到客服。

此外,付费看剧也存在恶意引流问题。有不少网友反映,在小程序上看微短剧遭遇虚假宣传投诉无门。有的用户称,在一个短视频平台点击了相关链接,结果却跳转到另一社交平台,充值发现被欺骗后无法联系客服退款。

一位短剧行业从业者坦言,这些短剧小程序大部分年费比长视频都要贵,观众基本上是被一些片段吸引过来的,然后进小程序里面付费观看全集,问题是现在市面上剧集太多了,消费就是个无底洞。

“分类分层审核”

微短剧进入强监管时代

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生效,明确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如何“分类分层审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近年来,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对粗制滥造的微短剧开展了专项治理。2023年3月至12月,全国共清理低俗、同质化微短剧35万余集、2055万余分钟。

今年5月,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部门启动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记者表示,微短剧领域诱导付费乱象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滞后及部分平台自律缺失。他认为,需要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强内容审核标准和惩罚机制,同时强化平台主体责任,规范运营行为,鼓励高质量内容的生产和推广,才能切实的保障消费者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微短剧封面海报。网络图

青年剧作家向凯对记者表示,内容快餐化无法长久繁荣,新规将劣质微短剧作品挡在门外,能促进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创作者和观众权益。向凯认为,除了对内容的审查,在盈利方面也要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无限制的设置充值金额或是收费陷阱。

“微短剧备案新规的落地将促进微短剧市场的优胜劣汰,让优质作品脱颖而出,促使制作方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观众体验。”洪勇表示,随着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微短剧有望朝着精品化、类型细分化、商业化模式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行业将逐步摆脱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王小月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