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主人公 刘晓东
大连人说
“咱穷人家孩子,知道张嘴求人有多难,所以现在人家有难处找到我,我一定尽力。”
小时候家里日子苦,吃不饱饭,人家给的一块玉米面饼子,让幼小的刘晓东感到无比温暖。熬过艰难岁月,长大后的刘晓东日子过得富足了,却始终没忘那一块玉米饼子之恩,他一直积极向上,默默帮助很多人。刘晓东说,就因为记忆中的那块玉米面饼子,他对所有人都心存感激,“所以,现在人家有难处找到我,我一定尽力。”
“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人生都要有个奋斗目标,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要继续发挥余热,向雷锋学习,去帮助更多的人。”——刘晓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助老
“可这是救命啊!跟生命相比,钱算什么”
刘晓东,1967年出生,今年58岁,金普新区炮台街道高家村人。今年端午节前夕,刘晓东又带着一些生活和节日用品,去看望他一直默默帮扶和关注的孤寡老人。那些人都是他的牵挂,每逢节假日,这些都是他放在首要做的事情。这些年,受到他关怀和帮助的老人至少有百余人,用刘晓东自己的话说,具体多少记不清了,还有些人他只是在幕后付出,很多人并不认识他。
刘晓东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做的事情很多且很琐碎。他助老的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15年前,那时候的刘晓东创建了自己的育苗厂,自己担任厂长、技术员,培育的海产品苗远近闻名。有能力了,他就愿意为他人“搭把手”。村里一位生活困难的老党员患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刘晓东得知后,立即送去一万元钱作为住院押金;村民王姓老两口,没儿没女,夫妻俩一人患病一人遭遇车祸,连住院费都交不起,刘晓东二话不说,拿出5000元。有人提醒他,老王家没有资金来源,借钱给他就得“瞎”,惹得刘晓东很不高兴:“可这是救命啊!跟生命相比,钱算什么!”
最令他牵挂的,是一对高龄老夫妻,丈夫今年100岁了。老人和老伴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当地村委会成员也多次沟通让老两口到敬老院去生活,但老人故土难离,总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于是,从15年前,他就挑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生活的“担子”。
刘晓东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老人买上一些米面粮油、鸡鸭鱼肉等生活用品送来,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和爱心志愿者,来给老人洗洗涮涮、刷锅刷碗。同时,刘晓东又帮助老人改善居住环境,今天添置一个冰箱、明天买个碗橱……遇到节假日,他还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家人来看老人,一起热热闹闹包饺子,让老人高兴地过节。
2022年夏天,刘晓东探望老人时发现,其家中院里院外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泥泞难行,于是他为老人修了一条水泥路,还平整了院子。此视频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后,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刘晓东说,他发布视频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能够带动更多人都参与到关注老人的行动中来。
谈助学
“没什么新鲜招数,就是尽力把老百姓的事做好”
记者从附近村民那里得知,刘晓东所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除了照顾孤寡老人,他还曾资助了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
2010年左右,刘晓东以全票通过当选为金普新区炮台镇于咀村党总支书记。“没有刘书记,就没有萱萱(化名)的今天。”于咀村一位王姓村民这样说。那一年,她的女儿萱萱考取了沈阳一所大学,但家里贫困,实在是拿不出学费,为这“孩子足足哭了一周”。
时间过了这么久,这位王姓居民说起此事仍然眼圈红红的:“不是咱孩子学不进去,考不上大学,实在是家里没钱。”眼看着就要开学了,当妈的到村上找到村书记刘晓东。得知这个情况,刘晓东马上说道:“这是大好事,你说个数,先拿去上学吧。”通知书上让4日报到,这位居民说:“1日找书记,2日解决,3日在家准备行装,4日孩子已经到学校,成了一名正式的大学生了。”王姓居民说。她很清楚,这笔钱是刘书记自己掏的腰包。当年寒假,萱萱从沈阳回来,一家人为怎样答谢刘书记犯了难:送点什么才能表达心意呢?钱?东西?刘书记肯定不会收。最后还是萱萱想出了主意:“刘书记送我上了大学,我就用我所学的来报答吧。”学美术的她为刘晓东写了一幅字:“济世扶民”。刘晓东十分珍惜这幅字,这是孩子的一片心意,他请人精心装裱后挂在自己办公的地方。
一个实际行动往往比一打宣言更有力,“有事找刘书记”很快就成了许多村民心中的第一印象。不仅是萱萱,对村里的孩子,刘晓东都倾注了一片爱心。他在任时,村里经过讨论,修改了《村规民约》:凡村里孩子考学都有奖励,考上名牌大学的奖励2万元,普通大学5000元,重点高中1000元……刘晓东坦承:“刚当书记的时候,压力肯定不小,我也没什么新鲜招数,就是尽我百分之百的努力,把老百姓的事做好。”
“我小时候就因为家中穷只读了几年书,后来自学了大专课程,看到孩子上不起学,我就不好受。”刘晓东说。从那以后,他还自掏腰包帮助了一些学生,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感恩的,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谈恩情
“日子富足了,还是忘不掉一块玉米面饼子的恩情”
“没有人说你傻吗?挣点钱不容易,为啥都给了别人。”当记者这样问时,刘晓东淡然一笑。“虽然现在日子富足了,但我也是苦出身。”刘晓东说:“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苞米核子(玉米芯)我都吃过。我父亲56岁就去世了,就是因为没有钱,那时候2元多一盒的药,家里都买不起……”
刘晓东称,那时候家里穷,时常吃不饱饭,为了省些粮食,母亲常做菜团子吃。“当年我上初中,跟同学去人家玩,看我饿得肚子咕咕叫,我同学的母亲给我一块玉米面饼子,啊呀,那个好吃,这么多年我都没忘。”刘晓东说。那年头家家都不太富裕,同学母亲把“口粮”给了他,可能当天她自己就没有吃的了。
熬过艰难岁月,长大后的刘晓东搞运输、海产养殖,生活逐渐改善,日子过得富足了,但他始终没忘记那一块玉米饼子的恩情。就因为记忆中的那块玉米饼子,刘晓东对所有人都心存感激。“咱穷人家孩子,知道张嘴求人有多难,所以现在人家有难处找到我,我一定尽力。那时候我就立誓,有一天我有能力了,一定去帮助别人。”刘晓东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许别人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我真的享受这个过程,我是真心实意愿意去付出的。”
这些年,刘晓东自掏腰包助危扶困,不知道拿出了多少。他说,这背后也离不开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谈儿子
“可能没有更多的金钱留给你……”
刘晓东说,2021年前后,因为到外地参加一个公益活动,他有幸结识了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老师。郭明义老师对他的一番鼓励和鞭策,使他又有了努力方向。“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人生都要有个奋斗目标,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要继续发挥余热,向雷锋学习,去帮助更多的人。”刘晓东说。
如今,刘晓东一边经营着樱桃园,一边继续发展爱心事业。他于2023年组织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金普新区金亚种植园分队”,并历时2年多的时间自费筹建了郭明义爱心团队金普新区金亚爱心展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做这些是为了把助人之事更好地传承下去,这个展馆,也是为了给更多的爱心人士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地方。”刘晓东说。他把心中的想法都告诉了儿子,也获得了儿子的赞同和支持。他对儿子说:“永远不要忘了我们是农民出身,我可能没有更多的金钱留给你,但比起金钱,我相信这种精神和价值会让你终身受益。”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