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处都在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有的时候真觉得有点“走火入魔”了。

互联网上有人爆料了这样一件事,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家吉林银行准备取钱。

没有想到却被告知需要派出所同意才能取。

这个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和反感。

关键的问题是取的也不多,按照银行的解释,这是为了防止电信诈骗以及客户被骗,所以根据辖区派出所的要求,取款超过2万元以上,需要支行工作人员向派出所报备,经过核实之后才可以取钱。

这样的说法不仅没能消除网友的疑虑,反而让舆论更加的跑偏。

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看到一些消息的时候,确实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否则真的受不了。

这些年为了防诈骗,可以说给出了各种限制。

电话卡也要实名制,可是电话卡实名制之后,诈骗的消息依然层出不穷,甚至三大运营商还推出了虚拟号码,这就让人很好奇,一方面是办理电话卡需要实名制,另外一方面又推出虚拟号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更何况还有一些媒体曾经爆出来过,有人一次性携带二三十万张电话卡跑到了缅甸,这些消息在互联网上都能查的到,我也不得不感叹防诈骗真的有意思,我看是防止没有本事和门路的普通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清楚,存钱的时候特别的简单,而到了取钱的时候,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无论是银行还是派出所,都说是为了防止诈骗,但明显储户自己的钱取钱的时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

防诈骗可以,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取款不能变成各种限制,看起来一系列防止网络诈骗的风险管理规定。

好像是为了储户好,可是在实际运用当中却成了各种限制储户的难题,也违背了取款自由的原则,这让很多网友感到特别的反感和无奈。

其实像这种逻辑根本就讲不清楚,存钱的时候不害怕诈骗,取钱的时候就开始防止诈骗。

车子走在高速公路上也有出车祸的概率,难道把所有汽车也都禁止了?

银行和派出所自己都承认不是自己做出的不合常理的规定。

那么这种不合常理的规定为什么还要执行下去?

这就是一个很让大家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际的情况是,储户自己的钱不能简单的从银行当中取出来,防诈骗也不能变成了因噎废食的难题,存钱可以,贷款可以,但是到取钱的时候就遇到了各种难题,很多储户想不通。很多网友也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绝对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其实从这件事情当中也反映出来一些现实的问题,矫枉过正四个字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听说过,无论是银行还是一些现实当中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为了防止诈骗,所以在取钱的时候有各种限制和难题,让储户整的头大。

相同的情况和事情媒体也暴露出来不少,不能简单的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来侵犯个人的权益,保护存款和维护个人利益,这才符合大家的愿解。

从媒体给出的消息来看,确实相当的耐人寻味,2万块钱以上的取款需要派出所审核同意之后才能取出,那么这是哪个部门提出来的。有没有法律的依据?

如果今天以防止电信诈骗的名义这么做,而且执行和落实的非常好,那么后天是否可以用别的名义来检查?

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所有网友也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反感和无奈。

这绝对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应该明令禁止。

防诈骗三个字看起来和读起来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行驶的时候,例如媒体通报的这次事件,很明显在存款取款的时候被干涉,运用过度,就会给大家的生活制造麻烦。

归根结底,防止诈骗不能建立在干预大家正常生活秩序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也让大家感觉现在一些银行越来越魔幻,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前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现在好像银行的“老爷”风气又回归了。

而银行给出的。回应很多网友不仅不买账还冷笑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确实引起了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讨论,大多数网友都不认同这种做法,很多媒体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详细的通报和解读。

按照一些媒体的解读,也一边倒的批评这种做法。

媒体还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无论是银行还是派出所,最后不能让储户受伤,这是不能容忍的。